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让中学政治课堂“活”起来

【作者】 赵丽娟

【机构】 贵州毕节七星关区亮岩小学

【摘要】如今的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多浮于表面,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如何体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活动教学的实效性,让政治课堂死灰复燃,真正让政治课精彩起来,成为生活的课堂,学生的课堂呢?
【关键词】思想品德;实效性;生活;高效
【正文】

      如何体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活动教学的实效性,让政治课堂死灰复燃,真正地精彩起来,成为生活的课堂,学生的课堂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个人体会。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切实把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教学论因过分夸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该教学论的影响下,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时,往往不考虑与学生相关的各种因素,如年龄、兴趣、心理要求和接受能力等。这样的教学活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这种陈腐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际中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首先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不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情愿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我说了算”、“我怎么说,你怎么做”的模式,采用商量的语气,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如在布置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把他们分为几个部分,然后让学生分几组自己选择并比赛,但因为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力,因而在背诵的过程中,心态全然不同:心情是快乐而放松的。在这样一个看似很小的变化中,学生便可以体会到做主人的自豪感,感受到被尊重的愉快,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进而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意识和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我们在法律知识的教学中贯彻案例教学法,在备课时积极准备精选案例,以案说法,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质疑、释疑,教师用典型案例的讲解强化重点难点,做到事理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特别重视教材上设计的活动的落实

  三、改变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新特点

  处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学生,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很强烈,这样的特点,对政治课教学既是挑战又是动力。过去沿用了几十年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彻底改变。我们针对他们的新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的变革中走出一条生路来。归纳起来有“读议讲练”教学法、“提纲导读”教学法、“问题解答”教学法、自学讨论教学法、能力训练法等等。

  四、面向全体、抓两头、促中间、积极转化和辅导后进生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后进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后进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对他们决不歧视,而是偏爱、重视、关心爱护他们,切忌一味指责。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后进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最后,要耐心辅导,逐步提高。在辅导中,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而且针对后进生知识的缺漏,循序渐进,多启发、多引导,鼓励他们,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而学有信心,成绩逐步提高。

  五、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1、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2、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兴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以良好的教态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应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运用,来发挥教态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4、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

  总之,“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其主动、活泼的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 钟启泉 崔允郭等

  [2]《课堂观察指导》(陈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教学策略》(周军)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教学策略》(李晓文 王莹)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5]《凸现互动教学 培养创新思维》(童根喜)中学政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