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作者】 王 晶

【机构】 贵州省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猪场小学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以期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实质性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方法
【正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近几年来开展了很多教学改革,也取得了瞩目成就,教师的教学观念较过去有了很大转变,积极寻找有效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活动的进步。然而,在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还是有很多问题。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仅将内容停留在语文词汇的积累及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水平上。可以说,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理解还不深刻,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总的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比较空泛,每个学段之间没有形成有效衔接,没有突出重点。很多时候教学过程只是按照教学安排来进行,无法顾及学生的情感。另外,很多教师不能有效理解阅读教学方法,认为其只是促成了形式上的热闹,这使得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安排教学,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只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定力还不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其学习兴趣。而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创设有趣的情境,设置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等。如在讲解《孔繁森》一课时,可以事先翻阅大量资料,准备几篇歌颂孔繁森的短文,然后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一课,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中,产生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学习不是孤立的纯技术训练,而要大力提倡语文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语文跟生活相结合,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与学。”以生活展现情境,即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铺之以教师语言的描绘,使现实生活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陶行知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如在《我的老师》一课中,我先请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老师形象,然后拿学生写的给我的意见,自我批评还不是一个好老师,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来看一位好老师,请同学们和自己心中的老师做个比较,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告诉大家课文中的老师好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可见,联系熟悉而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可使教师清楚地知道学生哪些地方还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自身主动探究、激活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等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思考,并想办法解决。同时,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敢于提出一些不同想法。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如在讲解《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司马光要砸缸呢”?然后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危急关头,只有将缸砸破,才能最快速地救人。这个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四)把握文章,抓住首尾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通常有中心段或是中心句,它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凝结了作者的情感。这类中心句总起开头,在结尾点题,或是首尾呼应,或是起画龙点睛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知道学习方向,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这种类型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尤其是诗歌和议论文。

  (五)把握思路,寻找主线

  很多文章的作者在写文章时独具匠心,巧妙地设计了文章的主线。这些主线自然而然成为作者的思路。张中行曾说:“思路是‘流动在脑子里的意念’。”可见,我们要想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就要了解作者的思路,然后根据思路将文章的结构弄清,同时弄清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可以说主线是我们了解文章的捷径,让我们很快完成阅读任务。

  (六)提倡个性阅读,丰富体验感悟

  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从书本中提取信息,从中提炼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获取别人观察、思考工作生活的经验,从而认识世界,了解社会,也就是说把阅读当作认识、了解、观察、思考人生社会,获得知识的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把阅读作为了解自己、认识世界的工具,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如在《小桔灯》的教学中,文中只交待了王春林失踪了,其他情况都没交待,有人提出王春林是什么人?他到哪里去了?在讨论中,有人认为他是个进步群众,学生们被抓后,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安全,将他转移了;有人认为,他是共产党员,地下工作者,在学生被抓走后,他被反动派抓走并杀害了;还有人认为,他是党的地下组织的领导者,医学院运动的领导者,为了他的安全,组织把他调到根据地去了。这时,教师如果统一答案,势必限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实这三种不同的见解,都合情合理,应予以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开拓思路,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这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及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语文教学改革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