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互动式学习在初中作文批改中的运用

【作者】 陶莉华

【机构】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八中小学校

【摘要】教师对学生作文长久以来都是精批细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本文反思了这种现象的同时,探讨一种“互动式作文评改”,学生写作,教师主导,学生是全过程的活动主角,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倾诉的快乐,在评改中找到写作的成就感。
【关键词】互动式;作文批改;策略
【正文】

      作文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教师面对作文教学总不得其法。根据教学经验,对互动式作文批改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运用方式。

  一、学生自改,授之以渔,“频改”“入妙”

  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由不断修改而渐入佳境,古今中外的文学家概莫能外。叶圣陶先生说过,要“使学生能自改其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终身需要。我们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很难说就不与写作打交道,那个时候,学生们就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拿着文章回去请教于老师,而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就有了用武之地。从教学角度而言,这正是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教师们都懂,但更要让学生们明白: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同样是终身受用的。新《课标》中指出:“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相信大家都不能忘记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几十年来,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作文批改能不能创新呢?叶圣陶先生的话值得深思:“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重点应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批改创新的方向。作文批改创新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通过批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一篇文章从构思到完稿都是学生自已动手完成的。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只是学生写,教师改,却不符合写作本身的规律,因此,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手脚。

  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该从哪些方面下手。一般说,修改作文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文章的内容,二是文章的形式。内容包括文章的思想观点的斟酌和材料的提炼;形式包括文章结构的调整,语言文字的推敲、标点符号的使用、书写格式的规范等。修改作文是有章可循的。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强调修改的步骤。另外,可教给他们运用符号修改作文的方法。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步要让学生在通读作文的基础上,对主题是否突出、观点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典型、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评略是否得当等六个方面作出判断,对要修改的文章有个总体认识。第二步是对字、词、句、标点符号的运用等加以推敲,进行修改。

  二、学生互批,合作探奇,对照相长

  互改作文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文,又可减轻教师的负担;既可扩大学生的受教育面,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互改中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修改作文和写作文的兴趣。我任语文教研组长已有好几年了,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指导是我所带领的教研组最主要采取的方式,那么,可以如何对学生加强指导呢?一般可以采取三人一小组的方法,每组好、中、差搭配组合,指定文本,并规定好修改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对每篇作文拿出修改意见,大家讨论,意见综合后,再指导一名字写得较好的同学执笔,给每篇作文写评语。写评语时要多看作文“闪光点”,对缺点、错误要注意评语的措词,提意见要具体,要重在鼓励,使有关同学容易接受。具体批改方法是:1、抓住训练要求。每次作文都要有训练重点,批改中要着重考虑这个重点。2、抓常规问题,按照老师教的批改方法和批改符号进行批改。3、老师巡回指导答疑,学生有问题可问老师,也可查工具书自行解决。我们一般鼓励学生自行解决问题。4、修改完毕,学生写上评语,打上分数,签上批改的三个学生姓名。5、教师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当然,也可采用学生甲改乙、乙改丙、丙改丁……,每个学生只改一本的相互批改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评改要多加表扬;特别是后进生发现的一些问题,要肯定他们发现的问题的价值,力求“为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而教学”。

  三、教师面批,亲切激励,有的放矢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改。”所谓面改,就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口头批改。当面批改作文,针对性强,便于因材施教,也可密切师生关系,增强感情。但面改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可能过多地进行。我们一般对以下几种类型的作文进行面改:1、立场模糊,观点错误,情调不健康的作文。2、内容有较大的问题,需要了解一下情况的作文。3、写得过分差的作文。此类作文往往问题较多,三言两语讲不清,也不能拿出来评改,因为会被评得一无是处,使学生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而且容易造成对立情绪,产生消极影响。4、水平较高的作文。此类作文,书面批改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这些同学大都语文学得好,课外阅读广泛,语言基本功扎实,观察思维能力强。但他们也易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如塑造人物易脱离现实、脱离生活,选材立意的角度不确当等,这也需要进行面改,指出其不足,给他们架起继续攀登的云梯。面改作文可以弥补书面批改和讲评课之不足,这样点面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思想性指导。但是面改无须多,过多了,则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

  四、录音批改,耐心诱导,心灵教诲

  教师要求学生创新,教师也就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一个教学方式始终一成不变的语文教师,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而录音批改就是作文批改当中一种极为创新的形式。施行方法较为简单,学生只要在作文的同时交上一盘空白录音磁带即可。教师要在讲评前两天把作文本连同磁带一起发给学生,让他们带回去听。录音批改是一种新形式的面批,它弥补了传统面批的诸多不足。面批作文由于能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最直接也最实惠的批改方法。但传统的面批却有着无法弥补的缺点:一是时间不允许。教师不可能在课上对所有学生逐个面批。二是面批只有一次性,记忆力差的学生听完也许很快就忘记,录音批改却可以反复多次去听。同书面批改相比它的优越性更明显。首先是省时且信息容量大。相同的时间里说出的话是写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其次是录音批改的内容也可以不限于对作文的批评,还能当成一次和学生单独谈心的机会。对学生的表扬、批评、希望都可以谈。学生在家里还能聆听老师单独的教导,并且这时只闻师声,不见师人,既感亲切又不紧张,更不会担心其它同学知道。这种既远又近的言教要比耳提面命的说教效果好得多,它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反思空间,也许还会带来节巨大的心灵震撼。青少年的“情感效应”极为明显。当代学者认为,“情商”甚于“智商”。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录音批改中的亲切诱导,除文学、结构、内容外的心灵教诲,无非是极好的方式。

  总之,从教学系统的控制论来看,是运用反馈的原理,用系统活动的结果来调节系统活动的方法。根据学生写作的结果,在自我反馈(自我评定)的基础上自我强化,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度写作,还可以通过教师的批改作示范(调控手段)让学生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培养学生自评,互评及修改能力。怎样要求作文批改的新路子,这是语文教师孜孜探究的课题。批改形式的选择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改变呆板、单一的批改格局,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批改方式,都需牢记叶圣陶先生的话:“调节教师之劳,不损学生之益。”

  参考文献:

  [1]罗喜军;针对作文批改的一点探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0

  [2]张友梅;浅谈初中生作文批改[J];新课程学习();201106

  [3]胡静宜;鉴赏让我快乐地批作文——谈作文中的批改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9

  [4]高娜;让学生学会作文批改[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