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 王 勇
【机构】 陕西省礼泉县教师进修学校
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
学生今后踏入的将是一个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社会,要使我们的学生从小适应职业周期缩短,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创造性思维将成为整个人未来发展的有力工具。素质教育也要求我们能够把过去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推翻,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主人翁,充分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激发创造性思维,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兴趣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达到兴趣和教育性的统一,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实现:
首先,选好教学内容。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要对学生有一种诱惑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想象空间,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这是激发兴趣阶段。
其次,采有诱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现代教学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髓所在。教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路靠学生自己走,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意图变成学生的行动。比如,录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学生不在意甚至是不感兴趣的事。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概念,我设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段题目为“自我介绍”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发生输入错误时,还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这是培养兴趣阶段。
第三,多给学生以鼓励、巩固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同样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情希望和自信心。这是巩固兴趣阶段。例如,我在每堂课开始之前,都要对他们上节课所做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要求展示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通过多媒网络出现在所有同学的电脑屏幕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想让他的作品做得更棒。
二、运用——创造性思维升华
学习兴趣的真正目的是在于会把所学的知识熟练运用,只有在这种时候,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掌握知识的欢乐。夸美纽斯指出:“当学生看到,他所学的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属于柏拉图理想的什么东西,而是真正在我们周围的、彻底认识了就会给生活带来真正益处的物体,在这样的条件下,智慧将会比较积极地用在学习方面,并且会更仔细地认出一切。”反之,知识的运用又更加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三、保证——良好的多媒体手段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多媒体手段是多媒体网络教室加上计算机、投影机。充分地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些多媒体手段能够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保证,它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
1、布置任务。一般上课之前,我要先将我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做成形象的课件,然后用投影仪将它展示出来。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是很苍白的,有了课件就直观、易懂,任务明确,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适当帮助。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程序实时演示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晰、准确地把握操作过程。
3、交流讨论。当某个学生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程序将他的计算机的画面和他的声音,传送到整个网络,使每个学生看清他的操作过程、听清他的声音,其他的学生从而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因此达到交流讨论的目的。
4、作品展示。当学生的任务完成之时,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程序,就可以便捷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了,这会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长兴趣的持续时间,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我深切地体会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他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是我们所想不到的。学生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不仅完成了基本要求,而且还创作出了很多有特色、有新意的作品。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是与实施了素质教育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在教学中实施了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上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发挥了自身的创造能力,体验到了学习本身所带来的快乐,进而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