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怎样写好你熟悉的人
【作者】 肖伯丽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奉合中心学校
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经常碰到写人的文章。而人物又是我们天天接触的,有的同学一看到此类作文,就得意忘形,认为很容易写,就不假思索的动笔拟稿,往往写出的人物形象简单,不够具体生动,使读者不能了解所写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熟悉的人呢?在边远乡村任教多年的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写好熟悉的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确定人物
在同学们接触过的人物中,先把你最熟悉的人罗列出来。然后确定人物对象。这个人物对象不受年龄、时间的限制。他(她)们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亲人或者邻居。还须注意一点:不要写陌生人或者见过一两次面的人,要注意审题。我们所说的熟悉的人不是简单的见面认识,而应该是你对这一人物的为人处事,思想品格,性格特点,甚至于生活习惯都要有深刻的了解,了解得越深刻,越容易写成功。确定人物,也是一篇文章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马马虎虎不认真考虑所写的对象是否“熟悉”,或者写成陌生人,那么,你的文章写得再好,也是远离题目的文章,那就是瞎子点灯——白费油。同学们在确定文章人物时,要抓住“熟悉”二字选定人物。
二、抓住人物外貌特征,按顺序记叙
观察,描写人物,同观察描写其他事物一样,也需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或者从上(头)到下(脚),或者从下(脚)到上(头)逐次观察、描写。观察、描写人物时,也应该应该写出人物的特征,使人一读,感到所写的人是谁,而不能写谁应该像谁,避免千人一面,避免写套话和废话。这就是抓住人物的特征。比如有的人眼睛大而圆,有的人眼睛小而呈三角形,有的人说话粗声粗气,有的人说话慢条斯理......人的外貌特征和神态、动作、日常习惯动作并不相同,仔细观察,肯定会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人物特征的观察描写,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把握人物的身材、长相、神态动作、衣着打扮就可以了。
人物的身材、长相、形态动作、衣着打扮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论。也就是说在写人物外貌时,不能把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写成老态龙钟的老太婆,或者把老人写成小孩或青年人。也不能把男人写成女人。那么,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特征呢?
(一)注意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们生活在人群中,我们周围的人都是老师、同学、亲人或者邻居。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起,要仔细观察你所写的人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本校01届毕业的赵远同学,他写他的数学老师,身材高大,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又黑又大的眼睛,脸上黑黝黝的,像电影中的人物“黑老蔡”。他抓住了数学老师“身材高大、眉毛浓,眼睛黑而大”的特点,写出了老师的外貌,使读者一看就知道是谁。而这位学生所写的老师,他既是我的同事又是我的丈夫,他的确是学生所写的样子。
(二)积累词汇,把人物写活。
有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也能抓住人物的特征,但只会简单的描写,而不会用生动、丰富的词汇修饰,使读者读起来不知道是谁。比如一位学生写他的爷爷“我的爷爷六十多岁了,身体稍胖,两道眉毛又粗又长,像两个弯弯的月牙”。而另一个学生也写他的爷爷:我的爷爷老了,他有一双眉毛,眉毛下面有一对眼睛”,两者对比,前者用六十岁、稍胖、眉毛像弯弯的月牙”描写爷爷,把爷爷写得活灵活现、生动逼真。而后者只写“爷爷老了、有眉毛、有眼睛”平铺直叙,使人读起感到乏味,一句话就是没有看头。
词汇就像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如果衣服穿得漂亮、整洁、合体,就会引来许多目光。外貌描写也一样,如果你用了生动、形象的词汇,那么就会增加文章的感染力。所以同学们要多看课外书,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老幼分清,用词贴切
老幼分清,用词贴切,指的是不能把老人写成小孩,也不能把小孩写成老人。比如写老人的外貌,就不能用“圆圆的脸蛋、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之类的词。而写小孩时,则不能用“消瘦蜡黄的脸”、“爬满邹文”之类的词语。
总之,同学们要抓住外貌特点,使用生动贴切的语言,把人物写得生动、形象、逼真。
(四)要写出人物性格、爱好上的特点。
每个人的性格、爱好各不相同,有的爱说爱唱,整天坐不住;有的文静,很少说话;有的热情大方;有的懂事老实。这些不同的特点,常常会在外貌、打扮、动作上表现出来。
三、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品格。
写这个“熟悉”的人,光描写其外貌、性格、爱好,还不能把这个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还要用一些具体的事来说明他某一方面的特点。比如学习上刻苦认真、生活上艰苦朴素等。写好这件具体的事,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仔细思考,选好材料
你熟悉的人一定做了很多事,同学们要选出一件最让你感动的,或者表现他(她)某一方面特点的事。那么,这件事一定是你印象最深的事。所说的印象最深、不仅仅指你记得住、记得牢、更主要的是指这件事情鼓舞了你,激励了你,对你有较大的影响。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这件事关系到文章的中心,如果这件事选好了,那么文章的中心就鲜明、突出、有代表性。如果所写的事平常,没有代表性,那么文章的中心就苍白无力。
(二)事情要真实
所写的事是你亲眼看到你熟悉的人亲身做的,而不要胡编乱造。胡乱编造的事不能把所写的人的形象真实地表现出来。也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事情的真实性关系到文章的感染力。
(三)通篇考虑,适当安排、突出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重点,应该详细具体地进行叙述。但事情的经过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由事情的开端,一步步发展、完善的。因此,在继续事情的过程中,要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那么,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名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它们仅仅是(下转第69页)(上接第70页)枝节部分,所以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件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是具体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的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说包含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情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要详写。
3、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指对人物思想活动的描写,它的作用主要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是作文中一种常见的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在不同环境中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反映,有时让你捧腹大笑,有时让你火冒三丈,有时让你手舞足蹈,有时让你泪流满面。这些活动是受心理支配反应着人物语言行动和表情,从而显示不同的思想和个性特征,所以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内心世界的表露。只有写好人物的内心活动,才能表现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品格。那么如何写好人物的内心活动呢?
(1)通过面部表情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人物的感情是随着外在事物的刺激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这种变化首先显示在面部表情上。因而,描写心理活动要捕捉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来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语言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他(她)的话就显得轻快活泼,当心情郁闷时,其话语就显得沉重,可见人物的心情变化就显最容易体现在语言上。
(3)通过动作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描写中,如果能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具体描写,就能深刻表现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例如课文《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狠狠地说:这个仇,我一定要报”,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跺、抽动、狠狠地说”等动词描写了小金花坚强勇敢、仇恨敌人的心里活动。
同学们在写人物内心活动时,不要凭空编造,要根据实际运用上述方法,就能使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读者产生共鸣。写好此类作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写好的,要靠平时积累素材、词汇,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