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 卢拙耘

【机构】 陕西省礼泉县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

      当前,随着网络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多数学生都沉迷于影像直观,而忽视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一方面致使大多数学生一直存在着怕写作文的思想;另一方面老师怕批改作文,耗时费力,效果却并不明显。为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浅谈几点:

  一、多读多看,积累素材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必须要有足够的词汇与素材,这就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量。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围绕主干,发枝散叶

  写作,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确定主题,也就是说你想说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再确定你需要用哪些素材才能充分表达你的思想。主题一旦确定,那就容易多了。如,写“脑海中记忆最深的一件事”,首先必须确定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围绕一件忘不掉的事件来叙述,而事件往往都是与人物紧密联系起来的,那就需要在人物上下功夫,哪个人的哪一举动或哪一行为让你刻骨铭心,念念不忘,是见义勇为、是拾金不昧、是舍己救人还是大公无私等等,关键在于你如何确定、挖掘和表达。

  三、精选题材,开拓想象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主题和思路远远不够,还需要好的题材,题材就是写进文章里的基础材料。材料是体现文章内容、表达主题的事物和观念,是经过长期积累并进行加工的素材。而对一个作文题目,你手中材料越多,越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文章显得内容充实,而且材料越多,选择的余地就越大。作文的写作要求放开,没有束缚、自由、灵活。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还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幻想,能从与常人思维角度的不同处看问题,能把别人忽略的一个个细节演绎得有声有色。

  四、注意观察,善于总结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要走进生活,注意并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自己独有的文字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陈述出来。如,你在骑车时,差点把一只青蛙压着,你可围绕“生死一瞬间”展开想象,假如你没发现青蛙,刚好压着,它就死了;可幸运你发现了,并躲开了,岂不放它一条生路。以小见大,万事万物都如此,好多事都是“一瞬间”。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广泛积累写作素材,积极予以总结,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五、相互评改,发现提高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记好日记,持之以恒

  以个人经验,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运用日记这一文体,持之以恒地进行日记的记写,使学生形成记日记的习惯,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及记叙描写的能力,并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要做循序渐进。在教学训练中,一是要注重篇数的循序渐进,如从每周的三篇增至五篇;二是要注重写作质量的循序渐进,如从最初的语句通顺到后来的格式规范、中心思想的升华等等。

  总之,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整合等能力的集中的表现。教师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