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形式与布置方法
【作者】 罗加涯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奉合水族乡中心学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它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不仅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也是教师反馈、反思、调整自己教育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如何改善语文作业布置的不足,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是我们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一、语文作业设计存不足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作业模式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设计存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过于注重知识的巩固,作业形式单一无趣。传统的语文作业几乎都局限和注重学生的写,没有其他形式。很多语文老师包括我都会在语文课后有一项固定的语文作业:抄写课文生字、词语、多音字,重点语句。在这反反复复的抄写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虽然得到了巩固,但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可见,在单调乏味的抄写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大大减弱,只是在应付老师,学习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调动。
2、过于注重技能的培养及强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语文老师的作业都很有针对性,及考什么,我就训练什么。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设计各种类型的大量作业让学生练习。如:看拼音写词语、组词、造句、词语搭配、修改病句等。这就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作业,且内容过于琐碎,给学生完成以及教师批改都带来很大的负担。
3、作业千篇一律,缺乏差异性。工作中经常会听到老师在感叹: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不到半节课就完成了,而有的学生却做了整整一下午。那么,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在于教师布置作业的同时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掌握知识和技能水平是有所不同的,强调了共性,而失去了个性。因此,那些常常被老师称为可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作业,就成了学生们最为厌烦的作业;
4、作业的完成方式过于单一。传统的语文作业片面强调独立完成,意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少运用现代化的学习工具来辅助完成作业,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这样导致了许多学生步入社会后没有团队意识,缺乏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怎样合理的设计和布置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在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的同时,作业设计也应有相应的新理念、新方法。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新课改,下面谈谈自己在作业改革上的一些看法:
1、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化作业
由于每个班的学生由于受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个性,兼顾优、中、差三种类型学生的需求,以免造成有的学生不够做,而有的学生却做不了的现象。针对优等生可以设计一些灵活多样,偏于理解,想象和运用的题型;中等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差生则让他们抄写课文生字词及重点语句就行了。这样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不会让优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应付老师,也不会让差生觉得作业太难而失去信心。例如:《画杨桃》一课优生组的作业可以这样设计:抄写课文生字词、重点句子并理解它的含义,此外说说学完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中等生组:抄写课文生字词及重点句子;差生组:抄写课文生字词。 ?????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2、发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设计特色作业
传统的作业方式多为教师于课后布置,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加以实施。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生总是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聪明一些的学生能完成得较好,不够用功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和拖延的办法。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时间安排设计相应数量的作业,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就不会带有情绪,效果一定好于老师强加布置的作业。此外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有特色的作业。例如:在学完《珍珠泉》一课后,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配上优美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用画笔让那一眼清泉在自己的笔下活起来;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并练习仿写。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特长得以发展,也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3、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跨学科作业
当前的新课改下,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特别是语(下转第61页)(上接第62页)文学科,更是包罗万象、隐含着众多的学科知识。因此设计好一些相关的学科作业,不仅可以巩固所学内容,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获得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例如:在学了《花钟》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培植一种或几种花,观察花的开花时间并写一写观察日记,同时亲身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学了《太阳》和《月球之谜》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的宇宙知识,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地球。
4、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成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语文作业设计除了达到教科书的要求,还要适应时代的特点。例如:
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指导他们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家中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记录自已感兴趣的内容;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做一份精致的手抄报或出一期黑板报;在长辈以及父母生日时对他们说一些祝福的话,或写一封祝福的信等;收集春联、歇后语、谚语、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各种节日的起源及风俗等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母亲节时,为你的母亲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以感谢她的生养之恩等。
总之,作业的设计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想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必须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和作业观,去研究、推敲每一个环节。在新课标下,教师更应敢于创新,把学生当成是正在形成的人去对待与研究,只有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这样既能巩固基础又能培养出高分高能的学生。因此作业的改革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去探讨去完善。
参考文献:
[1]《新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