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组合作模式下初中英语课堂有效评价的探究
【作者】 吴昌梅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普安中学
课堂教学评价既是课堂教学的产物,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经常唱“独脚戏”,学生往往是被评人,学生的学习仍然是在一种个体的、封闭的、彼此不沟通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式学习。由于缺乏了人际交流,课堂显得沉闷枯燥,学生只是机械性的记忆语言规则,既容易遗忘,也使得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失去兴趣和热情。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模式下有效评价探究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是一种有效英语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展开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间形成了一种积极投入地学习活动的良好氛围,相互提供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了学业成绩、交际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动机。合作语言学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能力异质小组,每组两到六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相互依赖为基础,并需要其互相帮助。研究表明,学优生和学困生都能从合作学习中获益。合作学习既适用于合作型社会的学习者群体,也适用于竞争型社会的学习者群体。合作学习强调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起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图促进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协作。
二、小组合作模式下有效评价探究的维度
小组合作模式下有效课堂评价可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进行:
1.教学氛围: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是否大胆尝试、乐于合作。
2.学习兴趣:教师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学生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3.学习自信心:能否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在英语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4.情感态度:学生能否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师生情感领域是否融通。
三、小组合作模式下有效评价探究的内容
1.个人自评。个人自评是小组成员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
2.组内互评。一个组内的同伴在一起合作学习,同一组内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规范合作行为,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3.教师评价。教师不能以小组的评价取代对小组个体成员的评价。在评分的最后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个人与小组成员合作的情况,对每个小组进行打分,课堂结束之前算出每小组的得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实际情况。每周、每月、每学期做出总结并给予适当的精神与物质鼓励。
四、小组合作模式下有效评价探究的策略
1.抓关键:小组合作成功的标志是学困生的进步
在合理安排合作时间的基础上,在组内实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则。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班级内将学生按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分成几个大组,每组6 人,根据学习英语的能力差异,由组长将本组成员从1 到6 编号。一个同学就代表一个组,如果这个同学成绩好,本组同学都受到表扬,比较差的组则全组都跟着受批评。并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回答对问题后,1号同学得一分,而6 号同学却可以得6 分。这样为了小组多得分,学优生会非常积极地去教会学困生,这样,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2.抓结合:多元化的评价可促进小组合作模式的高效运作
(1)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将合作小组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的个人评价结合起来,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集体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以此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在合作学习中知识的记忆、个人能力的发展等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把每组的量化得分每周进行累计,最后一名的小组得一个星星,倒数第二名的小组得两个星星,以此类推。一个月下来,把各组得到的星星累计,最后一名的小组得一个月亮,倒数第二名的小组得两个月亮,以此类推。一学期下来,把所有月份每组得到的月亮累计,最后一名的小组得一个太阳,倒数第二名的小组得两个太阳,以此类推。作为一年的评价依据。
终结性评价。在上一次测试的基础上,进步最小的组每人奖一个太阳,进步第二小的组每人奖两个太阳,以此类推。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每组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太阳与终结性评价得到的太阳相加,就是本学期小组合作的总成绩,作为评选年度最佳小组、最佳小组长与最佳个人的依据。终结性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在整个教程或某个重要部分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评定。终结性评价的突出特征是学生的概括性水平。它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判断,同时也提供教学目标适当性与教学策略有效性的信息。
总之,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最终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放手去学、去想、去看、去讲(评价),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互相评价和欣赏,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