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
【作者】 潘诗高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安宁镇中心校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主用是非常关键的。只有疑才能有问,有问才会有思,有思才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功能的有效手段。学贵有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有思想有深度地学习,从而学会学习。
一、教师要巧设疑,善于摆“迷魂阵。”
一堂有生气的课,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要不时地笼罩着疑问的“迷雾”,充分神秘,神奇而诱人,教师就是要把学生引到这团“迷雾”中去,让他们带着疑问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到求寻的烦恼,感到追索的艰难。
如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这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欢的童话课文,“春天到了,村子里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叙述到此,孩子们心中“疑雾”顿生“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到后来孩子们又发现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春天,因为巨人的训斥,孩子们纷纷逃窜,“与此同时,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孩子们的疑问似乎快打开了,巨人和小男孩的对视,“他为什么心里火辣辣的?”一个个的疑问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打转,“噢!是这么回事呀!”当桃树在小男孩的伸手之间,绽出了绿芽,并开了许多美丽的花朵,巨人终于明白了,孩子们也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因为巨人的任性,一次次地赶走孩子们;也是因为他的冷酷,一次次地训斥孩子们;他想自己独享花园,结果得到的却是寒冷和荒凉。随着疑团的打开,那种“云开雾散”的新奇体验会让孩子们记忆更深、更久,这样学到的知识就更牢固,不容易遗忘。
二、教师要善于抛砖引玉,导出疑问。
课堂上,小学生往往由于受思维定势的约束,局限于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提不出标新立、有独到见解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当适时地在这汪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小石头,以激起层层涟漪。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的同学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和邱少云相隔不远,火为什么没有烧到我呢?”“类似这样的疑问还有吗?”随着老师的这一砖抛出去,孩子们就热闹起来。“邱少云有弹药吗?爆炸了吗?”“战友们是怎么知道邱少云同志牺牲的消息呢?”一个个凝聚着孩子们求异思维的创新火花就迸了出来。
三、让学生分小组互相讨论,共同质疑。
随着学生个体意识的增强,在学生之间分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问题就会越辩越深入,越辩越广,最终越辩越透。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先在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意。有个小组就争论得面红耳赤,一了解,原来是因为“孤帆”一词引起争执,有的认为江上不应当只有一只船,诗人为什么要用孤呢?有的认为诗人因为离别,应指的只是友人的船。在老师的协助下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孤帆”肯定不是指江上只有一只船,而是由于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都在了友人乘坐的那一条船上,用“孤”字更能体现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体现了和友人的深情厚谊。
四、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积极发言。
提问是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由于知识面狭窄,不自信,怕说错,不敢说,也不敢提问。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积极发言,当天的问题当天解惑。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对于敢于提问,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小贴画,小铅笔,小橡皮等等学生用品加以鼓励,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批评,而要加以鼓励。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才能知道孩子们心里面所说,做到对症下药。
五、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让他们敢于产生疑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候不乏幼稚或者又过于“标新立异”,难免引起其它孩子嘲笑,教师就要保护好孩子的求异思维,让他们敢于产生疑问。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有一位同学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借应该是得到了别人的同意才能使用别人的东西,诸葛亮是用计骗来的十万支箭,为什么不用‘骗’而要用‘借’呢?”当时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哄堂大笑。我首先制止了孩子们,再肯定了这个同学的大胆想法,然后启发他们“诸葛亮借的箭,后来用在了什么地方”?看过《三国演义》的孩子就说“在赤壁大战中,周瑜用的就是诸葛亮借的箭。”有的又说“用‘借’字好,更能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骗’字是贬义,有损诸葛亮的形象。”因为老师的肯定,让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加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在语文复习课中充分应用质疑,加深印象。
学习“温故而知新”,学过的课程容易被遗忘。那么,在复习课的讲解过程中,同样需要设置疑问,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疑问,不让他们背着疑问上路,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探究者和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