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贴近生活才能写出好作文

【作者】 敖日鲁木

【机构】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第十小学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能力的训练,也是学生倾诉衷肠展现自我个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贴近生活;写好作文
【正文】

      学生作文成绩不佳、写作能力提升困难,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头疼,不知从何下手,加之受独特地域方言的干扰和影响,学生思路不明、表达偏差、想象过多,教师对学生写作感到束手束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我们的写作脱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只有将写作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在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

  一、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阅读教材

  阅读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习得一定的写作方法。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边读边记,记住经典、名著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这种强迫式的阅读并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相反,他们提起经典就头疼,拿起名著就犯困。为此,我们不妨试着指导学生选择一些贴近他们自己生活的书,如杨红樱老师的《淘气包马小跳》、曹文轩老师的《草房子》非常富有儿童生活气息,学生对此爱不释手,常常放在桌子里偷看。既然如此,我们何不顺藤摸瓜让他去读,培养其语文阅读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寻找贴近儿童生活的写作素材

  生活中到处都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场面,课堂上,你争我抢的辩论;操场上,蹦蹦跳跳的游戏;饭桌上,其乐融融的聚餐。这些在大人看来十分动情的场面,在学生眼中却是稍纵即逝,他们一般不留心这些瞬间,自然也就无法津津乐道地把它说出来、写下来。这时,我们就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引导学生“喜作”,寻找一些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写作素材。

  1.从游戏中寻找写作素材

  小学生喜欢充满趣味的游戏,教师可以事先做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先讲清游戏内容,做好游戏准备;再组织游戏,并拍摄整个游戏过程;然后回放镜头,训练说话。说话时,让学生先理清游戏脉络,确定说话重点大胆说,再全班讲述,补充评价。再一次重复游戏,给学生提供第二次强化观察的机会,加深观察和记忆,最后完成独立写话。

  2.从收藏中寻找写作素材

  记得小时候我喜欢收藏一些五颜六色的糖皮,弟弟则喜欢收藏父亲扔掉的旧烟盒,将其叠成纸炮来打,发出“咚咚”的响声。现在的孩子受动画片的影响,喜欢收藏一些动画人物即时贴,手指滑板,芭比娃娃等。收藏的越多,越有成就感。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在习作中对他们喜欢的这些“破事”侃侃而谈。

  3.从“美食”中寻找写作素材

  在孩子们眼中,妈妈做的红烧肉、鱼香肉丝再怎么有营养、香味扑鼻,也比不了在教室里趁老师不在和同学分享一包一元钱的辣片那么痛快、开心。其中的担心和愉悦的复杂心情,是谁也无法体会到的。担心的是若被老师发现偷吃垃圾食品会挨批,愉悦的是辣片的香味的确很诱人,加之与同学一起分享,自然别有一番情趣。如果让学生以此作为写作素材,相信他们一定有话说,而且还会说得津津有味。

  4.从看电视风波中寻找写作素材

  动画片是学生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然而家长一般是不怎么赞同孩子看动画片时间太久的,一方面影响学习,另一方面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这与学生酷爱动画片产生了一定的矛盾,看电视引起的风波也就在所难免了。常常有家长催促学生赶快写作业或帮家长做一件事,而学生却目不转睛地盯着动画片不放,深深地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着。这时,妈妈说了什么,而我又是怎么反驳的,当时的气氛是怎样,我的心情怎样、妈妈的表现又如何,结果谁妥协了,在不同的家庭中肯定有不同的故事。只要老师稍加指导,学生就会在作文本上一吐为快。

  三、添加贴近儿童生活的流行词汇

  我们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就是要让学生在写作中尽量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说自己亲自说过的话。仔细倾听孩子们平时的语言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课后的活动中喜欢运用一些诸如“晕”、“有木有搞错”、“哇塞”、“你太有才了”等这些充满时代特征和生活感的词汇。作为老师,我们要对这些网络词汇的运用进行适当的疏导,指导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对话描写当中。就像“大禹治水”一样,要根据新情况,因势利导,趣味写作。因为他们平时就是把这些流行词挂在嘴边的,因此,在写作时添加这些词,就会显得更加真实,更富有生活气息。所以说,我们的习作也要与时代接轨,不要阻止学生添加流行词。

  四、抒发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感体验

  万般佳作惟情真。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第一生命,只有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所撰作。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教学的现实往往是,很多时候,很多学生作文不能抒真情写真意,有的虚情假意,有的苍白无力,有的胡编乱造,更有的以恶为善,因为他们觉得“生活单调乏味”、“没有感人的生活画面”。为此,我利用语文课和主题班会课给学生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诚信的故事,鼓励班里的孩子在公共场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培养其健康向上的情操。同时捕捉一些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鼓励其写日记,倾吐心声、抒发真情实感。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流中,我们教师也要自觉转变角色,由运动员、裁判员两手齐抓,变为啦啦队、观众,引导学生走近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肖勇译.小学作文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张焕庭.作文教学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3]陈家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