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谈怎样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作者】 李慧琴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民族中学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势在必行。只有和信息有效整合,才能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能力,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优化教学
《中国教育报》报道: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领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只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方式方法,才能使学生多快好省地从学习中获得最新的知识,获得长足地发展。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当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强调“面向未来,增强课程现代意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些都将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意义非凡。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操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现代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画面,创设情境,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我在执教朱自清的《春》时,制作了许多课件,呈现给给学生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我要求学生说出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此时学生兴趣高涨,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学生的身心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其情操。在讲授《邓稼先》一文时,众所周知,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是核武器、导弹、原子弹的杰出创造者。可这都是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而现在的中学生对久远的年代已很陌生,对科学家的奉献精神难以深刻理解。于是我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运用视频、网页设置、营造意境,引导想象,激活学生思维;营造气氛:荒远的大漠,漫天的黄沙,极其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原子弹爆炸前的瞬间,升空的蘑菇云,这些无一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充分融入课文中,调动所有的情感因素。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1、优化教学方式
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与教师与同学充分交流的机会,它可以针对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进行研究,将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扬弃。同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还有助于构建“交互性”的学习方式和氛围。在网络世界里,师生可以利用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进行充分的沟通。比如,我们可以开辟“校园网”“语文网”,也可以利用网络讲座、E-mail、BBS等方式进行师生交互,直接对话,并实现多元交互和即时评价与反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加入,随时退出。从而使教与学不断转换和整合,个性学习与交互信息互相配合,教学相长。
而教师的备课也不再是单纯的“写”教案,他们可以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使过去教师靠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为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这一课时,我首先创设这样一种学习情境: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不同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为了渲染喜庆的气氛,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敲锣、打鼓、放鞭炮、吹唢呐……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各样的鼓,有排鼓、大鼓、堂鼓、板鼓,让学生逐一辨识;最后展示腰鼓以及中国的“腰鼓之乡”──陕西安塞。再用多媒体展示电影《黄土地》中“威风锣鼓”的片断,让学生切身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苍茫的天底下,隆起一座黄土高坡,数百名头扎红巾、敲着腰鼓的陕北汉子,伴着悠扬的唢呐声由远而近,鼓声由小到大,直至震天动地。汉子们行进着,狂舞着,脚下扬起黄色的尘埃……什么是安塞腰鼓?不用多解释,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看完这段录像,学生很容易就被安塞腰鼓的壮观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受到强烈冲击,大大加深了对安塞腰鼓的认识。
2、丰富教学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所能使用的备课资料及展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料非常少。而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备课资料:新的教学理念、教案设计、习题资料等等。而这些由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音乐等音频信息,经过教师的适当筛选与组合就可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在讲《中国石拱桥》时,我从网上搜集了古今中外有名的桥、有关桥的诗歌、俗语、名称的由来、桥的发展历史等图片或文字介绍,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学生对桥的历史发展、建筑艺术、文化气息等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促进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能力
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而利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大问题。例如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磁带等辅助资料。这样能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矫正读音,正确理解课文。如朱自清 的《春》等优美散文及古诗词的学习就必须反复诵读。通过光盘、磁带、多媒体等,学生可以跟度、自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速、节奏,体会出作者的感情,从而使作者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信息时代使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印刷材料的阅读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阅读;从利用图书馆到利用电子资料库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新的阅读能力。比如通过网上浏览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电子读物以及使用计算机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式阅读。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写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媒体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和,使得学生在使用电子媒体工具写作时,能够使用符号、图象、声音及三维动画等多种方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另外,我还将学生的习作投在大屏幕上,让大家一起来浏览,修改,不仅真实直观,而且有利于扩大学生的交流范围,使修改作文不再成为教师的专权,将作文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在这种模式下写作的学生,比使用传统的写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写作能力。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不仅有利于操作,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思维,从而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许许多多的教育者正为此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努力着,我们相信,我们定可以在信息技术的世界中展现语文教学的风采,绽放自己的教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