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作者】 赵政友
【机构】 贵州省大方县百纳民族中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部颁布了课程新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呢?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十分重要,文言文传承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它是那么的深不可测,意味深长,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学,传承中华文化,所以我们得学好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身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得让每一个孩子都认真地学习文言文,真正地理解文言文。本文主要通过四个步骤来浅谈如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希望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一点借鉴。
一、将文言文语境化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我提出将文言文语境化的根据。那么如何将文言文语境化呢?就是对文言文进行有感情的美读,在头脑中复原诗歌情景。
我们提倡多多进行文言文的朗读,但是不能只是干瘪瘪的朗读。做任何事情,只要投入情感,我们就能更容易理解、记住。因此,我的建议是老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应该选择合适文言文的音乐。比如说我们学习《孔雀东南飞》,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选择那种哀伤的乐调,在同学们朗读时为他们配乐。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在同学们的眼中,文言文枯燥、乏味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他们经常先入为主地认为每一篇文言文都很乏味,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们用配乐的方法,可以渐渐地改变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力,我们得要求他们在朗诵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品味文言文,并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复原诗歌情境。或许渐渐地,学生自己就能感受到文言文中的语境、情感。这也是符合新标准中要求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语文的工具性,还得让他们去接受情感的熏陶,人文的洗涤。总之,我们得想办法创造出适合文言文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好好学习。
二、将猜测进行到底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提出一个教学理论“文言文的学习也靠猜”。其实,高中的文言文确实挺难的,它不像初中时的那么简短,基本上都是长篇大论,而且在字形上也加深了。很多字我们老师也得下功夫才能记得清楚,那么此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我们的学生呢?我觉得教会学生猜测是很重要的学好文言文的方法。当然,我们猜测不是胡乱的猜想,不是天马行空,我们得讲究依据。我们中国字体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大多数都是有形有音的,而且中国人学习文言文有一种天生的语感,即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熟悉,这会让我们很容易就掌握猜测这个技巧。现在我简单的举例说明一下,比如说我们在文言文中见到“惋”字,在小学时就学到了“碗”这个字,还有“宛”这个字,这不难让我们想到“惋”这个字念“wan”,将这个字拆开看,它是由树心旁和“宛”字组成,这不难让我们想到是由心里发出的一种情感,一种怜爱、惋惜的情感。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猜测法的运用,只要我们潜心的研究下去,就会发现很多相似的例子,当我们的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个方法后,在面对陌生的文言文时,他们也能站住阵脚,冷静地推敲、理解。
三、将文言文明朗化
很多的老师不建议学生使用文言文的翻译辅导书,他们觉得同学们会不经思考,直接照搬辅导书上的答案,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当然,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是我觉得学生有一本翻译的辅导书是好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内涵,我们教科书上的文言文在选择时提高了难度,选择的都是经典性的文章。那么在学习时就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了。要想让学生学懂这些难的文言文,让学生理解透彻这些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光靠老师的讲解这是显然不够的。我们得让文言文变得明朗化,而辅导书的作用就在此。毕竟老师不是随时随地都在学生的身旁,他们有问题时或许得不到我们及时的帮助,辅导书在这时就能够帮助他们了。但是,我们得提醒学生辅导书上并非全是正确的,他们应该结合辅导书的解释,将其联系上下文,看其解释的是否合理,或者在这个时候自己再想想是否有比辅导书上更贴近的解释。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文言文,也让他们锻炼了思考能力。而且,当学生在看过辅导书后,自己对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再结合第一步,他们就能更好的理解记忆文言文了。因而,我觉得利用辅导书让文言文明朗化是挺有必要的。
四、将文言文生活化
文言文讲述的是人们古时候的生活,将文言文生活化就是将讲古人们的生活赋予我们现代生活的气息,让学生站在现代的角度去理解。同样是《孔雀东南飞》,我们在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将其中的角色扮演出来,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理解,运用现代化的语言去演绎这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我坚定地相信不管是对于参加扮演的学生,还是那些作为观众的学生,他们都会更近一步地加深对该篇文言文的理解,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也是同学们理解这篇文章的一种升华。我觉得老师们不能让学生有这样的一个误解:文言文是严肃的,是不能亵渎的。这会让学生觉得在学习文言文时,就是一种束缚。我们应该讲课程轻松化,将文言文生活化,这样才会让学生更愿意更主动地去学习。我觉得易中天老师已经给我们做了一个表率,他能将名著讲解的如此的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让更多人愿意再次去接触名著、文学,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老师在教学文言文时不应该再像以前那样墨守陈规,我们也可以标新立异。将文言文生活化,就是学习文言文时的升华,老师们应该注重这方面,不要再将文言文陷在那个严肃的教学局面里,我们可以教得更好,学生也可以学得更好。
邓小平说过“不管是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我们采取怎样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好文言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希望大家能提出更好地意见,我们共同学习,让文言文不再是学生的难题,让学生爱上文言文,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