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 江家宝
【机构】 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应用型人才是指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具有更具体实践能力,能够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需求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应该着力培养理论够用、动手能力强和技能娴熟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针对工科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实验室建设进行探讨,首先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建设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式、实验设备选择、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教学激励与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升入探讨实验室建设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1.引言
21世纪是质量世纪,企业与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核心都在于质量水平的高低。应用型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是应用型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繁荣与兴衰。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高低是应用型人才质量的具体体现,实验室建设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建设改革与创新、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2.实验室建设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2.1 实验室建设的改革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学改革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在兴国中的作用,又要努力垒石科技和教育这个兴国的基础。在教学改革中,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着眼于如何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更有效地培养大量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求、适应社会需求、富有竞争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实验室建设的改革与创新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建设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2 实验室建设的改革与创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人才属于专门职业人才,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其培养目标定位于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运用科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在某一领域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高素质、高技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要求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与转换能力。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质量标准,一是擅长技术的具体应用,二是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四是具有一定的应用创新能力,其中至关重要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在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之前,实验室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主战场。因此,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实验室建设的改革与创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科技进步的飞速发展,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传统的教学实验设备很快被淘汰,在此形势下,如何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如何探就实践教学模式、如何选择实验设备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因此,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3 实验室建设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3.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实验教学内容就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教什么、学生做什么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仍然采用985高校和21世纪规划教材。这些教材实验内容以“研究性”和“验证性”为主要特征,偏重于理论的验证和研究,以培养人才的研究能力为目标,对实际动手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不足,并且与地方经济各部门的具体应用联系不紧密。因此,这些教材不适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努力构建具有“先进性、实用性、易学性、引导性”特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内容。先进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内容要反映本学科应用领域前沿的新知识、新成果和新技术,同时要紧密联系本行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现状;适用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实用价值,不求知识的全与难,而是着眼于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主要着眼于熟练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主产、经营和生活中的常规实际问题,把解决主产、经营和生活中的重大和高难度的实际问题和理论创新问题作为较高要求;易学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让学生不仅能够学懂学会,而且乐意学乐意动手。引导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主产、经营和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不要只追求知识的大规模应用,要注重知识的小范围小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如何寻求理论创新,这样有利于建立以培养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为主,理论创新能力为辅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综上所述,要加大实验教学内容革新的力度,大胆删减过于繁难、陈旧落后、不利于动手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知识内容,减少验证型实验内容,大大增加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应用型实验内容,大大增加适应就业需要的内容,适当增加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以便培养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为此,教师要深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深入社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3.2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实验指导书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内容,所有学生都被动地在教师画定的一个圈圈里转,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很难发挥。为此,首先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师生合作研讨”的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每次实验前,教师指明本次试验用到的知识技能和实验目的,以教师提出的具体应用问题为基础,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自主选择知识与技能的具体应用问题,然后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其次是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多样化的教学。广泛采用典型案例教学、职场模拟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定要分层次、分梯度,循序渐进,不能千人一个内容一个要求,不能一步登天急于求成。职场模拟教学主要体现在把实验室模拟成职场,把实验模拟成具体的实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身临职场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真正有机统一。
3.3实验设备选择的改革与创新
实验设备是实验室建设的物质基础,实验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许多人认为实验设备越先进、功能越齐全,实践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新建专业实验室时追求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结果导致购制的大量先进昂贵的进口新设备闲置,即使设备不闲置,但设备的许多功能终身闲置不用,从而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为了充分利用资金、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效益,实验设备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根据实验的实际需求、根据当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正在使用的设备情况,选择设备类型,选择设备功能;二是不购置或少量购置企事业单位已经淘汰或即将淘汰的设备;三是走高校联合之路,根据地域条件和专业特色建立多所高校联合实验室,许多城市有多所特色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为了避免重复购置那些功能齐全的先进尖端新设备,几所高校联合建立高性能实验室,对那些地理相距较远的高校,借助网络建立联网实验室,从而实现一家或几家出资购置,多家租用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四是走校企联合之路,与先进高尖端设备的生产厂家或先进高尖端设备的使用单位联合办学,把需要高性能实验设备的实验开设到企业去,这样既能节省资金,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能为企业选择人才或产品广告开辟新途径,实现真正的多赢。
3.4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仍然把目光聚焦在实验设备使用率和损坏率上,追求设备的高使用率和零损坏率,不注重或很少关注设备的使用效果。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设备的损坏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要考虑周全,要重视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完善的实验效果检查、监督和审核机制,检查与监督着眼于实验内容是否与生产、管理、生活紧密联系,着眼于知识的应用创新;三是积极创造机会吸引学生自主进入实验室,吸引本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吸引相关专业学生甚至是不相关的其他专业具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入专业实验室进行自学与应用创新活动;四是把企业的先进成果引进实验室,努力创造条件吸引企业技术人员走进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对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实验室,吸引企业技术人员进入实验室从事研发工作,与此同时让学生和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工作,这样有利于师生更好地接触生产第一线和知识的前沿,激发创新的主动性。
3.5实验教学激励与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与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评价服务于奖惩与激励。评价体系要着眼于本校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实用性和可行性。奖惩与激励要着眼于对实验教学内容或方式具有不同层次的应用创新以及理论创新的教师和学生个人或团体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对于实验内容陈旧、严重脱离实际、实验仅仅是为了应付、实验抱有敷衍了事态度的教师和个人给予适当的惩罚;
3.6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要彻底转换传统的实验考核观念,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刚刚升本的院校,普遍存在淡化实验考核意识,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不注重实验技能的考核,有的教学计划中很少或根本没有实验考核的痕迹。为了实现课程考核方式的根本改变,充分发挥考核在教学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深入研究课程性质、特点和实际应用前景的基础上,建立以“应用能力测试”为中心,知识与应用技能考核并重的考核模式,对考核观念、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改革,增加实验考核在整个教学考核中的分量。其次,实验考核要注重过程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再者,实验考核要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以平时实验为基础,结合课程设计竞赛、应用设计竞赛、创新设计竞赛等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
4.结束语
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式、实验设备选择、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教学激励与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与创新的探讨,目的在于建立功能完善、有利于培养能够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验室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作用。
参考文献:
[1]苗连强,胡会萍.论高职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
[2]方淑荣,史胜辉,盛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黑龙江教育,2007.5。
[3]钱春花,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4]刘长宏,薛猛,王刚,戚向阳,张恒庆,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8.5。
[5]李泽忠,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作者简介:江家宝:男,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计算,嵌入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