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作者】 罗 艳
【机构】 贵州省金沙县木孔乡湾子小学
【摘要】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取生活数学实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活动,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关键词】数学生活化;生活化数学
本文从三个方面试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教师可联系学生50米赛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为路程一定,所以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甲与乙的速度比是3:5,那么他们的时间比就是5:3;反之,如果两人都跑5分钟,这时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等于3:5.这样,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正反比例的直观表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积一定,成反比例;一个因数一定,成正比例”了再如,应用题训练也应着眼于“生活化”.这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二、返回生活,挖掘生活例子
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必须强调学以致用。教师所用教学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才会感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创新的欲望。
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但有些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教学“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书本上直接出示了画“正”字统计的结果,这样就忽略了学生自己统计的过程,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可以带学生去统计一个路口一个方向5分钟的车辆情况,用画“正”字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统计结果,并作分析。在学生分析后,教师问:“假如你不知道有画‘正’字的方法,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学生兴趣高涨,会提出许多方法,诸如画五角星等,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课堂中知识返回至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地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三、沟通联系,从数学课程走向生活课程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例如《购房问题》中我是这样组织教学:“老师准备购买一套新房,请同学们替老师想想:首先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为老师出谋划策。”学生说,要知道房价,考察地理位置,交通情况,了解优惠政策,可使用面积,小区物业管理等。然后老师出示房价让学生根据房屋基价、优惠政策以及楼层差价等计算总价。接着老师又创设了这样情境:“教师房子买好以后,为了美观和舒适,我准备进行装修(大屏幕出示各种室内装修图片)。你有什么信息可以提供给我?”由学生介绍木地板的市场调查。老师诚恳地问学生:“我最好选择哪一种木地板?为什么?你能用数据说明吗?”然后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探讨,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如果仅仅让学生计算房价,其实只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技能并没有帮助,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得不到提高。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子兴主编,《数学教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3]梁镜清主编,《小学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4]郑其恭、李冠乾主编,《教师的能力结构》,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