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打开英语教学的心灵之窗

【作者】 蒋天娥

【机构】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四十九公里小学


【正文】

      当前,在英语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造就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并伴有心理障碍的后进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是十分必要的。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英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教育相结合,不是否认知识与技能素质的发展,而是有利于促进学科教育目标指向的变化,即由传授知识向发展能力的变化、由“学会”向“会学”的变化等,这应该是对教育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关系的全新理解,是“育人先育心”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备课时,教师应该注意找准知识的结合点,充分挖掘英语教学中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力争使英语教育与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通过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来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形成常规教学与心理教育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授课时,教师应精心设计语言环境,让学生把学习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语言是活的,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应用它来表达和交流。因此学习英语最佳的途径是在使用中学习,否则即使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提不起兴趣,当然也就学不好。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时注意创造一种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鉴于这一情况,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例如,教师可以把教室当作商场、饭店、旅馆,让全体同学扮演顾客、旅客、售货员、服务员、朋友等角色来进行对话,尽可能把所学过的单词、句型应用到这个情境中

  总之,英语学习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又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三、在英语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英语学科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创设听说环境,增强语义感。

  课堂上开展各种听说活动,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游泳”,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室创设英语听说情景。幽默地道的原声录音带,生动有趣的画面,会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听说欲望。

  (2)设置语言情景,发展语境感。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以所学的句型、对话和课文内容形式为基础,积极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语境来学习英语。例如,在学习“打电话用语”中,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设置语境,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潜移默化并感悟出“你是谁”在电话用语中应是“Whos that?”,而不是“Who are you?”,这样不仅可使课堂生动有趣,而且能使人很容易的产生语感,明白句子内涵和用场。而后,只要遇到相同的情景,他们就可以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3)重视阅读训练,提高语义感。

  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外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严格的训练。所选用的文章因“浅”且“易”,学生能读懂,读过之后他们能渐渐的达到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从而使他们心理上产生“成功感”,这就更加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

  2、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1)善于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教师在备课时需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渗透点。如在“TeachersDay”教学中,通过结合“Womens DayMothers DayThe Old Mens Day”等节日系列活动,布置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祝福,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学以致用,还能使他们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2)探索英语教法的多样化。

  好胜心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为鼓励学生探索取胜,经常设计一些趣味英语抢答题、单词默写竞赛、找错误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小组对抗赛等,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承受失败和正确对待失败的心理能力。通过竞赛,同学之间出现了取长补短、互帮互学、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成绩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善用英语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指在课堂上如果发现学生是因为身体或生理的原因而情绪低落时,老师应给予关心。教师还要特别重视把阳光给每个学生,既要重视尖子生的培养,也要关爱基础差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对自己总是缺乏信心,有时就是会了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但他们是想得到老师的关心的。因此,教师应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并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不同的鼓励,如“Very good”、“Good”、“Thats right”、“It doesnt matter”、“I think youll be much better next time”、“Please think it over”等。这样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热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4)英语谚语润心田。

  英语中有不少通俗易懂的谚语,诲人好学增长知识,富含哲理启人深思。故在教学实践中,可有的放矢地结合学生的水平动向,适当引进几句锦言妙语,既活跃了气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可无声润心田。如开学初可赠“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有好的开头,才会有好的结局)”,给学生鼓舞斗志,树立信心;若有同学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就勉励说“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罗盘)。

  总之,英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