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作者】 沈艳华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坝中学

【摘要】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文本阅读;问题设计;应用拓展
【正文】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经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了,课堂上学生肯做敢说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反思课堂热闹现象的背后,却折射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有效教学,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对于教师来说,自身就是课堂的组成部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领导者,对创设简洁、有效的课堂教学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简洁、有效的课堂教学又反过来作用于教师本身。因为要实施简洁、有效的课堂教学需在教师认真、深透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巧妙组织学习活动等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精心钻研教材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确立课堂教学的目标。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又要明确每一篇课文的具体目标;既要明确品德和审美教育的目标,又要明确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师只有对教学目标了如指掌,才能有的放矢地为既定目标去因材施教,做到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这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重学生的文本阅读

  任何文本都具有不确定性,都不是决定性或封闭性的存在,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无论教师如何形象而深刻的讲析,也不如学生自己用心灵题为出来的情感真切而深刻。文本的解读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没有反复的文本阅读,脱离了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材料,失去了情感和思想的共鸣,所谓熏陶只能是空中楼阁,学生得到的只能是条分缕析的冷冰冰的概念和结论。因此,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以“读”代“讲”,发扬“朗读”“涵泳”的优良传统,对作品进行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品赏作品的动人情节,领略人物的品格、风采,感受艺术作品的完美形象,领会文章深蕴的思想意义。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障。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朗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兹有诵读。其次,我们还应该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诸如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作者情况、写作缘由、写作意图等等);教给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圈点法、质疑法、猜测法、讨论法等等)。用心、仔细地阅读才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一篇课文,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

  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

  好的问题能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如何能使设计的问题成为一节课的灵魂和纽带?我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首先,首先是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的放矢。要紧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三维目标展开设问。一定杜绝上课时随心所欲,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每个问题都应体现教师的精心设计,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认真研究、琢磨。

  再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由表及里。我国的教育家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的教学是“循循然善诱人“。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所设计的问题往往不只一个,可能是一连串的。这就要求这些问题不能是杂乱无章的,而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层层深入,可以从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由表及里,要多问些为什么。我在教学《孔乙己》时就设计了这样两个简练的问题:孔乙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针对这两个问题,学生马上找出了孔乙己前后语言、外貌等方面的变化。紧接着,我马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发生这些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社会原因什么?第一次提问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第二次提问是在人物描写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文章主旨的深化,对作者情感的进一步的把握。

  以上几点,是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浅陋思考。总之,我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不管方法如何变换,不管模式怎样不同,都应当实现三个回归:回归原点——课堂价值;回归文体——文本阅读;回归落点——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峰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学周刊, 2012,(11) .

  [2] 陈宏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学[J]. 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 2011,(05) .

  [3] 杨士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