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徐树菊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甘塘中学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后,现行的中学化学课堂虽纷繁、多样,但大多流于形式,并未改变课堂效率低下、师生教与学负担过重的顽疾。本文拟从内涵、意义、策略、前景等方面来阐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以期提高其现实意义,为中学化学一线课堂的教学提供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效率;结果;体验
【正文】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我们一线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本人认为有效课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所谓有效教学,一是指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的程度。直接促进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间接促进则是着眼于长远的。因此如何开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已成为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走近学生——成就高效课堂的前提

  1.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自己科目特有的教学魅力。九年级学生好奇心极强,常常能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钟魁捉鬼、魔棒点火等。另外,要注意让所学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过多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些知识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眼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走近学生,让学生喜欢学科教师

  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是有一定连带关系的。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自然就高不到哪儿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修养上。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有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节课,课后还要加强学习,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角色,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巧用策略,平等互动——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

  1.指导学法、养成习惯可以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现行教材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很多知识点是以谈话的方式出现的,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对于一个化学问题的思考要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比如,描述物质性质的时候一般是先描述物理性质再描述化学性质,描述物理性质的时候一般要依照一定的条理才能具有比较性,更利于学生记忆和思考,而进行化学计算的时候,总是先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代量计算;化学实验仪器的装配,通常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学习,总是先假设,再设计探究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再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指导和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2.合作学习、分层要求可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

  根据学校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以导学案为载体,使学生在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讲解、巩固提高为具体的教学环节实施教学,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出现的的问题分别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讲解和教师点拨进行解决,最后再由学生叙述、教师引导课堂小结来完成课堂教学,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合作的快乐、分享成功的体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真正的高效。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学优生,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在要求上有所区别,设置必做题和先做题。教学的低起点,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呢?教学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比如,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这是个低层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某个图书室着火了,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难度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展示讲解、激励评价可激发学习效率有效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保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展示讲解既可以有效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力和解题讲题能力,同时还可以减轻教师负担,真正实现课堂的自主和高效。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活动,评价反馈的内容应该全面多样,囊括学科学习的各个方面。我们采取的评价方式是在课堂表现、作业、阶段性考试成绩、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将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捆绑在一起,增强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及团队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讲求团队协作精神,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都相应提高了,从而促成他们建立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而向来游离在课堂之外的后进生,由于对小组的贡献分最大,在小组中的地位骤增,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得到的关注和赞赏也越来越多,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

  三、重视反思、及时总结——促进高效课堂的延伸

  每个教师都会在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上花费大量的心血。在课堂教学之后,如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是应该归纳和总结;若心中有觉得不太到位的地方可以反思提高,另外,再具体的学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忽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聪明的闪光点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造成遗憾。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是记录学生的困惑和问题;二是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三是记录教学中的亮点。

  总之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同时也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没有心里压力的状况下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有效。

  参考文献:

  [1]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载《现代大学教育》,2001(4)

  [2]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载《中国教育学刊》,1998(5)

  [3]余文森编著.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3621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