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政治教师对学生的学科知识渗透

【作者】 徐 艳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第一中学

【摘要】很多高中学生认为高中政治不但枯燥难学,而且很难将政治课的知识真正内化并用于实际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与学科之间穿针引线,通过潜移默化的学科渗透办法或者是生动幽默的授课方式改变学生原有的看法,在强化时事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日常渗透,让学生打破原有想法,正确对待此门学科。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科知识渗透;时事政治;德育教育;学习兴趣
【正文】

      一、用政治特有的魅力感染高中学生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中政治学科  

  高中生入学前已经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触并学习了很长时间的政治课,然而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和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却让大多数学生敬而远之。“枯燥、乏味、抽象”早已成了政治的代名词。与初中政治相比,高中政治的知识容量更大、难度更深、理论性更强,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向他们灌输德育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所以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尽早适应高中课堂。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用”、“好玩”是喜欢政治的学生对这门学科很中肯的评价,而对待那些对政治不“感冒”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政治课堂的魅力。  

  “政治教学生活化”是近几年政治教师的理想目标,我也一直在尝试,效果的确不错,很适用现在的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我们有时一边听着Lady Ga Ga的歌一边谈着美国的通货膨胀,也曾借助《碟中谍4》聊了聊普京的大选,或者模拟一个市场让学生拿着虚拟货币来感受商品惊险的跳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政治的知识,在聊天中传递抽象的理论,通过不断的创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政治课过的太快,还没来得及回味就下课了。   

  二、时事政治与课程内容相融合  

  1、关注时事政治的必要性  

  “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早已不适应现代学校教育了,但因课业量较大或关注程度不够,也很少有学生能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非常重要的内容,语文和英语学科的阅读及作文也时常提及,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为一名高中生也应该时刻关注时事,做一名时尚潮人、与时俱进。  

  2、课堂中的新闻与新闻里的教材相融合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比较枯燥的知识点或者很抽象的原理,学生学起来必然索然无味。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适时的引入一些时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炼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再次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事。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教师也可以在讲解习题时,遇到材料引入时事,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果遇到国内外重大事件,教师可以给学生10分钟左右讨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再由教师引导他们与教材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时事政治的时效性。  

  三、在生活中注重对哲学思想的渗透  

  “你想变得聪明吗?那就学哲学吧!你想变得再聪明点吗,那就继续学哲学吧!”这是我还没有讲哲学时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当时被他们戏称我是“哲学代言人”和“托儿”。高中政治学科中,哲学是最抽象也是最难理解的,在绝大多数学生的观念中,一提起哲学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高深玄乎、神秘莫测,他们总是认为哲学是那些哲学家、思想家去研究的,不是高中这个阶段大家能接受和进行探索的。学习哲学未必都得在政治课上,为了让学生把抽象的哲学原理理解消化,我在平时也借用一些身边的人或事引出哲学观点。 

  四、政治学科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  

  1、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韩愈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古代的教育首先是注重德育,然后才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在我国,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德育工作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部分。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特点在于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德育渗透工作。此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在中学德育工作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道德建设、德育工作要关心的问题,也必须引起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高度重视。  

  2、课程内容渗透德育工作  

  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渗透了德育工作,比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探讨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其中一点就是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很多教师就借此向学生渗透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政治生活》中我们学习公民的政治性权利和义务这一课时,我们又向学生渗透作为一名高中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讲解《生活与哲学》时,通过“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哲学原理的学习,又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形式主义等等。通过课堂上的知识渗透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高中政治因其理论性较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创新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回答问题,并会学以致用,通过潜移默化的学科渗透办法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凤喜高中政治科教学的思考[J]. 新课程(教研版),200906.

  [2]丁丽霞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推进创新教育[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0.

  [3]周振东高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初探[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