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案例浅谈

【作者】 谢 辉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庙坝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物理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建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便成为新课程的改革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关键词】探究式;物理教学;自主设计
【正文】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本文主要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谈谈个人意见和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比如给出单摆的周期公式之前,首先创造情景让学生猜猜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一种好奇心,学生可能猜出与摆球的质量有关、与摆长有关、与摆球放的振幅有关等。老师这时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来验证。例如在讲光的色散时,提出雨后天空中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在讲人造卫星时,提出人造卫星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为什么不落回地面,却在空中运行?在讲远距离输电时,变电站为什么用高压送电?讲电磁波时,提出为什么遥控器可以遥控电器、用手机可以打电话、收音机可以听广播?通过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制造悬念,诱发学生去探究相应的物理规律。 

  二、让学生在实验中开展探究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在掌握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三个物理概念基础上,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改变电流的大小,分别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从实验数据得出欧姆定律,并在应用中加以巩固和深化,没有实验来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三、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主要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1、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关键是学生要在用实验验证假设的基础上,将假设上升到理论,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新课程高中物理必修(1)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中,面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猜想问题的可能成因: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等等。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既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提供了方向,又在猜想和假设的过程中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教师提供一些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分组安排学生探究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材料、接触面粗糙程度等的关系,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来解决、认识科学规律,使其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最后,通过学生的一一探索,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师生的归纳总结,不难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间的正压力成正比,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料有关这一结论。 

  2、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通过探究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地训练和发展。当然,这类题目绝对不是靠简单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和套用物理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从创新的角度,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 

  3、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学以致用是物理学基本特征,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为物理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清楚学知识的目的,主要是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电视机的屏幕能够显现各种颜色?为什么滚烫的开水和凉凉的冰棍都能冒出(下转第18页)(上接第19页)“白气”来?为什么听声音我们就能知道是谁在说话?……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例如:学生学习了能量守恒定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磁场、电磁感应等知识,可组织学生到水力发电厂去参观,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实用价值的理解,其次,要运用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例如:学生学习了电路知识,可以让学生去了解电饭锅、电风扇、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并指导学生如何检查电路故障,进行简单的装修,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后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让学生通过调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教育战线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在南大的一次报告中曾讲到中国青年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需要加强创新意识。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教学,无疑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盎然生机。 

  参考文献:

  [1]张洪梅;浅议探究式物理教学[J];科技资讯;200724期 

  [2]徐国剑;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001期 

  [3]石保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J];考试周刊;201139期 

  [4]朱财;何为探究式物理教学[J];学苑教育;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