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之我见

【作者】 刘世国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工业区陶镇小学


【正文】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通过图片、音乐、文学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再现教材情景、背景或环境,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激发情趣,形成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动机,表现出情绪愉快、孜孜以求的特点,也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激发剂”。曾听过一位老师教学的《识字7》,她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们,然后出示一张“森林动物园”邀请卡,邀请小朋友们到森林做客,这样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营造了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

  1.多媒体法。如播放课件、放录像,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好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促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使学生们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一曲动听的歌曲、一段悦耳的音乐,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

  2.问题法。创设问题情境,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使学生脑子主动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老师如果设计以下一组动态逻辑思维训练问题情境:小鱼怎么了?小鱼渴望什么?谁在乎这些小鱼?小男孩怎么做?为什么叔叔不理解小男孩?小男孩在乎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如果,你碰到了和小男孩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这一切将使学生除了懂得原文揭示的道理外,还可获得多元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3.情景交融法。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形式、在多种阵地上进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操场,让学生实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与课文中的情境差不多。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

  三、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任何一篇文章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因此,在教读课文之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结合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借助于情境的创设,把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和现象展现出来,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描绘的生活画面,就能帮助学生从文中知道作者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总之,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就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学习,就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