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习题
【作者】 余刚琴
【机构】 贵州省金沙县大水学校
【摘要】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发展,它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理解新授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熟练的技能提高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设计“童趣性”、“层次性”、“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练习,提高练习课的效益,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和应用价值。【关键词】童趣性;层次性;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在课改实践中,有些教师比较重视例题的教学,却不屑对课本习题作精细化的研究,以致在习题使用上随意性很大,习题的功能被弱化,习题中隐含着的一些有价值的因素未能被充分开发与利用,教材意图不能凸显。事实上在习题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巧妙地设计习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设计童趣性的习题,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旦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后,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是无法抵挡的。老师在习题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习题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习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二、设计体现生活性习题,激励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如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我们班36人去欢乐谷,门票每人15元,40人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6张票共花15*36=540元。第二种方案:因为40张票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所以就40张,需要花15*40*80%=480员,比第一种少花60元。第三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48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6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420元。这一练习综合了“打折”等知识,且具有实际意义。通过这一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让学生活用数学,培养了应用的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设计有层次性的习题,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之一。我们数学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习题设计时,切忌“一刀切”,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富有层次的习题。
例如:在新课教学时可设计三个层次的习题,A为基础题,针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而设计,浅显易懂,使每个同学都能掌握,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B为基本题,紧扣当天学习的内容,巩固新知;C为拓展题,有一定的难度,使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跳一跳,摘得到”,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四、设计开放性习题,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激发求异思维。例如:在进行两步计算式题教学中,设计这样的练习:24()2()6,答案可以是:24—2*6 24+2*6 24/2+6 24*2—6 24*2+6等。开放性的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数学开放性习题,意在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创设机会,多种解题策略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课堂练习设计的综合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综合练习是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之后,与原有知识的横向沟通、有机结合的练习。是对各种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察与深化提高,它是练习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吃透教材,深挖其底蕴,把章节甚至全册教材的知识,有条理的予以归纳、概括。在综合练习中,我们要把握好难度,要及时获取信息,作必要的点拨,从而达到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目的。
比如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年、月、日”这一知识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下面节日同在小月的一组是:
A.妇女节 清明节 B.元旦 教师节
C.儿童节 国庆节 D.建军节 劳动节
这一练习不仅检测了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特别是对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的了解,还借助于全年中的一些重大节日这一背景,介绍了这些重大节日的由来,检测了学生对社会知识了解的程度。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深挖教材,通过精心设计的习题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快乐,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经历过程中,获得体验,掌握新知,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标解读》
[2]《学习与发展》林崇德著
[3]《怎样解题》G.·波利亚著
[4]《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