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有效推进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之我见
【作者】 刘有四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常常存在缺位指导的现象,因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会选择、会思考、会运用的阅读能力。【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指导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做好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而目前,大部分高中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等低效阅读行为,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存在缺位指导的现象,因而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站在一起,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更新阅读理念,激发阅读兴趣
1.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多读课外书的必要性,高中生不但要在课堂内打下坚实的基础,还需要从课外获取广博的知识。现在高中生的课业负担非常重,学校、社会、家长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不够,而一些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得益于比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条件。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2.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眼馋手痒,语文老师可以做一些有效尝试。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他们这些故事在哪些作品,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教室或阅览室张贴名言警句,唤起学生对书的热爱;鼓励学生选取有关书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在家中自己读书的房间,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还可以利用高中生对名人的崇拜心理,选取名著名篇对其动之以情;注意课内外结合,在讲某个名家的作品时,介绍他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主动寻找阅读,建立阅读的信心与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活动。多管齐下,使学生认识到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和兴趣,使他们逐渐接近图书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到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加深阅读兴趣。
二、注重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不能放弃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需长期坚持才能见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键。苏霍姆林斯基也反复强调:必须教会人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因此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需要我们潜心去指导和培养。
1.培养学生养成“读记结合”的阅读习惯。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接受的信息量较多,内容也丰富多彩。对于一些优美的语段,或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我们要求学生勾勒出来。或摘抄,或剪贴,或写成读书笔记,把阅读的精华储存起来,日后梳理整合,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日积月累,既扩大了知识面,也积累了一些写作的素材。
2.培养学生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读”和“思”有效地结合起来,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和消化,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学生在很多时候,读书只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猎奇,没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往往只停留在了解故事情节的肤浅层面上。时间久了之后,就是情节也会逐渐淡忘得一干二净。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思考造成的。因此,我们提倡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多作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分析,并及时把自己瞬间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逐步养成勤思考的习惯。
3.培养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看了大量的书报,学习了丰富多彩的知识。但这种知识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所获,常常是理解不透、记忆不牢的。为了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记牢,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我坚持每周安排一节读书交流课,让学生轮流上台,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精彩故事、精美文章或读书心得讲给或说给大家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把看来的材料信息归纳整合,提取精华,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从而转化成知识和能力。
三、完善反馈机制,开展阅读活动
为了让学生持之以恒,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也为了检测阅读的效果,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在课堂内外,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1.引导学生把蓄积的阅读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在每节语文课开始,让一名学生把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作为内容,上讲台口头交流,与其他同学对话,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胆量,也可以提高他们口头表达能力,还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去阅读书刊,我将这样的活动称之为“谈天说地三分钟”。
2.组织学生一个月开展一次学生互评活动。随着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各种各样的读书笔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扎实,文学小报也越办越出色,内容也越来越精彩纷呈,可以在学习园地中展出优秀的读书笔记和小报,让学生在展评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我将这样的活动美其名曰“古今中外齐相聚”。
3.平时,也可以利用自习或阅读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各项比赛活动,如“朗诵赛”、“读书知识赛”、“故事会”、“佳作欣赏”等。通过这些方式评价课外阅读的效果,给他们展示的平台,这也是对学生阅读行为的一种充分肯定,积极的评价手段能够鼓舞学生,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并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如果一个人,一路书香,将一生辉煌。其实不论中外,不分男女,从古至今,书卷气都是一种迷人的优雅。因此我们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这份人生的美丽,使他们沉迷于书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