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 李 婷

【机构】 陕西省岐山县麦禾营初级中学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英语教材编写者们也从多个角度渗透了情感价值的题材,作为英语教师,应很好地把握好英语的教学目标,让德育在英语教学中很好地渗透。
【关键词】德育;初中英语;渗透
【正文】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具有最重要作用。”英语是一门语言,它不仅是用来表达意思,也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文道统一,以文载道。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选择英语教学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进行有意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遵循着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原则。我们在教英语知识的同时,要选好切分点,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品德教育。

  一、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英语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主要有口语、书面与听力三种,以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复习与预习、语言实践、良好并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崇高的思想感情净化心灵,纯正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深的道德情操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爱作者所爱,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如:”TeachersDay″的教学,通过结合″Womens DayMothersDayThe Old MenDay″等节日系列活动,布置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祝福,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学以致用。又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又如:″The accident″一文叙述了学生在放学途中目睹车祸后送伤员就医、找老师和警察求救、堵车保护现场的事例,引导学生比较现实生活中有人对他人的意外事故漠不关心的现象,开开展“如果我在现场我会怎么做?我该怎么做?”,并召开主题班会“心中有他人”,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情操美。

  三、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文中的内涵美,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境界,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面狭窄,疏离倾向严重,社会适应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弥补这一欠缺。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户的指导作用。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迪学生地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发掘其包容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如学说:Excuse me.Im sorry.Thanks a lot.May I do?What can I do for you?Could I have?It dosent maller.Glad to help.等交际用语(即礼貌用语),不但激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通过看英文版《音乐之声》,学唱饱含爱国情感的《雪绒花》,还有像《Country Toad》等歌曲,同时应编译我国国歌,使学生从中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Planting Trees″一文中讲的是近360年美国森林急剧减少的事例与中国The Great Green Wall的建造。教学中我结合China Daily中的有关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以及提倡收集废电池,提倡不用塑料袋、塑料餐具,热衷于绿色食品以及北京等地区近几年沙尘暴不断等相关报道。让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发动学生开展爱我地球,做个地球的小卫士的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关心时事,还使学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养成讲卫生、讲道德的良好习惯。

  四、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的文明举止,宽容大度,严谨治学,博学多识,循循善诱,是学生最直接生动的教科书。老师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言行,而不是空洞抽象的说教。教师以自己的行为规范去影响学生,给学生正确的行动导向。让学生回答问题要用“Please.,学生回答完毕,老师要说“Thank you., Please sit down., 学生回答错误,要说 “It doesnt matter.” 。

  老师在讲到 “take more exercise”时,让学生来造句,有一位学生站起来,造了这样一个句子:

  Student: Li Ming should take more exercise because he is too fat.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黎明学生很难为情,但老师下面的一句话马上将气氛缓和了过来。

  Teacher: But I don't think he is too fat. He is strong.

  这句话不仅帮黎明同学解了围,同时也是在告诉其它同学应该互相尊重,不要嘲笑他人的弱点。教学中有时总会碰到一些意外,巧妙地处理,我们的教学会有一石数鸟的意外收获。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感态度,建立融洽、民主、团结、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

  总之,德育的渗透决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大家其抓共管,学生的德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