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性作业设计

【作者】 骆 成

【机构】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松烟小学

【摘要】作业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克服作业中存在的一些低级的、无效的问题,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作业课中充分得到发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从而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作业课;设计;有效性
【正文】

      小学中的作业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作业课重点是通过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地运用基本作业、变式作业、改错作业、开放性作业等,让学生从“会”过渡到“熟”,通过综合作业提高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由“熟”过渡到“活”。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每一节作业课,那么作业课的教学一定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作业的题型类要新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就习题本身而言,作业形式比较单调。因此,在挖掘快乐因素上主要应在组织完成作业的形式和对习题处理方法上下功夫。可以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让学生“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让学生“比”,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前进;让学生“炫”,使学生在考别人中进步;让学生“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所以在创设题型时,要关注学生,让他们快乐学习。如有些问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有些习题用讨论、争议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口味,除此之外,在作业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还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状元等作业。在一节课里,根据教学需要如果给学生恰到好处的创设一两处快乐学习的激发点,就能克服学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使单调的数学习题趣味化和多样化,真正起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这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二、作业的针对性要强

  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但不少学生在做作业时总会出现错误。那么教师就要认真分析,针对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避免学生犯无谓的错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能够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同时让学生适时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三、作业的方式面要宽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平时的作业过程中,作业形式一般有一问一答、板演、笔算和操作。这样的形式不能让全体学生一起思考,一起作业。如果我们精心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加入到这样的作业形式中,就能体现出教学的全体性。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作业: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四、作业的开放度要大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为了很好地巩固新知,目前的作业一般都是条件具备、答案确定的封闭型习题,这样的作业容易使学生产生机械模仿与记忆,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时间长久了只能训练出“题海战术”。学生是有差异的,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社会经历,有不同的知识水平,这也导致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是思考角度和深度。而条件不充足或过剩,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习题,可以提供学生较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求异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在习题的质量上取得效率。

  五、作业的生活味要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智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作业课中,让数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主体,营造丰富的、生动的、真实的数学学习氛围,赋予数学学习鲜活的现实意义。这样,学生不但会感觉到数学的亲切,更会对此产生兴趣。作业的内容设计要从学生的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习题。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数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际应用,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让实践“占据”课堂一席之地。

  总之,在数学作业课中,每一个小小的作业都要考虑它的作用、目的,是否必须要作业,是否有效。只有设计出真实有效的作业,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上出一节高质、高效的数学作业课,需要教师精心地研究教材、备学生,做到“情趣”并茂,又要拿捏分寸,其难度不亚于上好一节新授课。我们应该充分理解作业课的思想和原则,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课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2]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3]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