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
【作者】 李 君
【机构】 江西省龙南中学
【摘要】提高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1,课前运用知识结构图,落实基础知识;2,从一道习题中分析多层次知识点;3,课堂中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词】有效性;课堂结构;复习效率;实验题
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特点是突出能力的培养,因此只有采用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才能得到较好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运用知识结构图,落实基础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同样也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知识结构图就是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的整体结构。
在复习一个专题之前,教师把知识结构图挖空,让学生一边梳理基础知识,一边填出重点知识;教师也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照整体论、系统论原理把每一节、每一章知识内容进行组织列出知识结构图,编织成网,形成准确、清晰的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在复习的时候还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对重点的知识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加深对重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记忆。这些方法可使学生所有学习器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不但有利于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概括力。和以往机械记忆、背诵相比,运用知识结构图进行复习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它有利于学生系统、清晰地了解教材内容,理清复习的线索,牢固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省时、高效复习的目的。
二、从一道习题中分析多层次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这个专题涉及面很广,包含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胚胎工程、克隆技术等。复习时,我先选择棉铃虫害为案例调动学生复习的兴趣,并通过问题设计的形式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对于杀害棉铃虫,开始用少量农药就可以杀灭,长时间后用大量农药也还是杀不死。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以下问题:
(1)请解释棉铃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通过此问题可以复习遗传、变异、进化的本质以及类似抗药性的知识。
(2)若你是农业科技工作者,你将采取哪些有效方法来控制棉铃虫害。该问题跨度很大,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充分再现已有知识,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控制棉铃虫这一中心重新组合。
(3)请选择一种方法,简述培育抗虫棉新品种的基本步骤。
这一连串的问题其实是让学生回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内容。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用转基因技术,也可以用细胞质融合技术。这个问题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学以致用。
三、课堂中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纵观历年高考生物的题目,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越来越重视了。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1获取信息的能力
考纲列举的获取信息能力包括获取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关注社会热点信息的能力。两点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链接,引导学生提高获取信息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广泛存在于高考生物的各类试题中,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高考题大多命题情景新,信息呈现形式多样。特别是表格、坐标曲线、示意图、模式图、柱形图、流程图等等,以上形式是生物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近几年高考题中屡见不鲜。这类题常常是条件隐蔽,灵活多变、区分度好,对学生的识图、判断、观察、分析、推理等综合能力得以考察。故生物复习课中不妨做做专题训练,平常教学中一是注重教材中图表等的学习、分析,二是加大对图表专题的训练,对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并联想其结构和功能;表格题要看清横格和纵格的含义,把握数据规律。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曲线题要看清横轴和纵轴的含义,把握曲线变化规律,特别是拐点如上升、下降的点要弄清原因;几条曲线在一个坐标中,要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总之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蕴藏在试题中的条件,结合所学课本知识进行迁移及图文转换,对于文字信息题,要仔细读题,寻找关键词,梳理已知条件,提取有用信息,与所学概念、原理等联系答题。
3.2理解能力
考纲对理解能力的要求包括:一是既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又能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二是能用多种形式阐述生物学知识;三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要,也就是理解要到位。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要准确,要能举一反三,在答题时,要用教材语言、专业述语表达,因果关系要明确,思路要清晰。
3.3综合运用能力
综合运用能力是对生物科学素养的总体要求,其包括范围最广。近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学生得分较低的题大多是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对教师来说要精心挑题,学生则要通过适量训练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及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师要按题型归类进行专项训练,如选择题、分析推理题、实验设计题、曲线题、图表题等等;教师要给予学生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与总结;教师还要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探寻规律并作变式训练,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变通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体验高考。
3.4实验设计能力和完成实验能力:
高考实验题是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的题目,《考试大纲》从四个不同层次作出了全面的要求:一是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二是验证实验的要求。三是对生物学问题进行(下转第33页)(上接第34页)初步探究的能力。四是对实验评价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复习中要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去突破:
一是加强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实验的识记、理解和拓展。指导考生分析和研究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总结和领悟实验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分析总结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特别要注意的是对照原则,在高中的实验设计中用得最多的是空白对照与相互对照。我们有必要总结的是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根据对照的含义和几种形式,可以这样认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凡是施以实验因素(即变量)作用的一组即为实验组,而没有给予实验因素或只有部分实验因素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就是对照组。
二是重视实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掌握不同实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技巧,明确命题意图和要求、克服思维定势,对变式训练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分析,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升华和能力的提高。
三是强化规范训练,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强化训练中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规范、布局合理,能用简洁、清晰、逻辑性强的语言或其他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原理、事实和实验结果。如设置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用下面一些词:“分组编号”、“等量”、“适宜条件”、“一段时间后观察”等等。在复习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照一些典型高考试题,先分析试题,再对照标准答案反复分析、理解,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以期最大限度地相互促进和校正思维过程,以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了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高三总复习的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正确掌握生物学知识体系的整体网络及内在规律,并以此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传统的教法,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中轻松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汪 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泛舟学海》,王士朝,河南,《重视变式训练,提高复习效率》.
[3]唐晓明,《概念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