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怎样引导孩子们诵读经典

【作者】 吉红梅

【机构】 江苏省靖江市城西幼儿园


【正文】

      在这几年,我和我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感觉收获颇丰。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小太阳,用经典的力量可以托起明天的太阳。我是如何引导孩子诵读经典的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导读教学心得。

  一、经典诵读,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是如此,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关乎他们将来一生的学习态度。那么,如何来提高小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呢?

  1、“流行”可以制造兴趣。在班上选准一到两个组织能力强而且到校早的班干部,每天早上组织同学们齐读。模仿是儿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从众心理就会促使他们由模仿到兴趣,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接受和吸收,从而达到很好的诱导效果。就象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周围的人都去上学了,他就吵着要上学是一样的道理,其实他并不知道上学是什么,而只是一种纯粹的模仿行为。也并不一定每个儿童都喜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学的人多了,你想让某一个人不学都难。所以在小学生朗诵经典时,他们的琅琅唱读声,就营造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来,再加上孩子们本身的模仿天性和良好的接受力,学习的兴趣就产生了,而兴趣就如一个共振能量场,互相激发,互相推动,很快就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2、老师的热情可以感染儿童的兴趣。光进行机械地诵读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读书是有很多乐趣的,老师要随机调动出“趣”来。我发现不同的导读内容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不同的,尤其是教师的感受会感染到孩子,你没兴趣,孩子难有“趣”可言。小学生读古诗总感到乏味。我在讲古诗时,总是以趣激趣,一幅画、一个故事……我给学生讲曹植和曹丕的故事:“曹植非常聪明,哥哥曹丕嫉妒他,想杀害他,就说:‘我限你走七步作一首诗,做不出来就杀你的头'。”学生问:“老师,曹植作出诗来了吗 ? ”老师说:“作出来了,而且感动了他的大哥不杀他了。”这时学生兴趣倍增,急着问,是什么诗啊 ? 老师就教:“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 教学《 论语六则 》时,我学着大师魏书生这样说:“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 ? 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么一说,学生们学 《论语六则》的兴趣就高了。

  二、注重积累,赏识奖励

  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们学习的收益是错误的,有些内容孩子尽管是囫囵吞枣,可这时是他们记忆的黄金段,抓住这一优势,我只提示背诵内容的大概,特别注重让他们熟读成诵。在指导他们熟读成诵时,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学习,看待努力,看待进步,看待成绩。想着孩子学走路学说话时父母鼓励赏识的心态,肯定赞扬孩子的进步。所以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无论他们做的好与坏,我都致力去发现孩子们值得赏识的地方,对读的好的小学生,我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稍差的一些小学生,也对他们的进步表示充分肯定,让他们感觉到成就感和老师对他的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经典导读教学中,经常给孩子们一些奖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次孩子们会朗诵了一首古诗、一段古诗文、我总是给他们一份小小的奖品,如:小红花、五角星、小卡片等等。虽然礼物不起眼,但是是对孩子们的努力的肯定,在孩子们眼中是很珍贵、很有意义的,是来之不易的,要得到奖品必须要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这样能进一步调动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

  三、变换花样,兴趣保鲜

  在导读活动中,如果读的方法一陈不变,对孩子来说是容易失去兴趣的,模仿的敏感来自于变化和新鲜感,所以在导读过程中我总是变花样来激发孩子的诵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的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使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觉得轻松愉快,让诵读就成了孩子们生活中一大乐趣,从而达到孩子们对兴趣保鲜的效果。

  四、诵读经典,坚持不懈

  在诵读实践中,我体会最深刻的一点是,诵读古诗不但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为此,我每天坚持督促进行二十分钟的“快乐导读”活动,一到时间,孩子们就会主动诵读。培养了孩子们读书的习惯,使他们乐于读书,习惯念书,这一习惯将让他们终生受益。我没有规定多的内容,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求熟读,不求甚解,自然成诵。孩子们没有什么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唱念背诵,让他们在习惯下达到坚持不懈的效应。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孩子居然背了不少的篇章,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识字量大大增加,孩子们的脾气个性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