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 冶 娜
【机构】 青海省化隆县德恒隆乡中心学校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感到最为头疼应数作文教学了,农村的孩子课外阅读少,相对的对语文文字的积累就少,导致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高,出现了无素材无从下手或者有素材无话可说的现象,说明了学生不会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语言,作文质量差。在课程改革、全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更加强调语言的服务性,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做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究其原因,我觉得是农村的小学生见识少,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阅读量小,没有广泛的阅读作为积累,其次就是丧失了对写作的信心和兴趣。针对这几点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关于写作的其他问题都将不会成为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呢?那就是对学生多鼓励,善于运用赞美,不放过他们任何的闪光点,传递给学生们积极的期望。没有人不渴望被认同,当教师坚信学生能写好作文时候他们也会有这样的信念,并为之努力以不辜负教师的信任。
二、多看课外书,扩大知识领域。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增加知识储备和积累词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一些名篇名著,模仿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支持学生对优秀作品多揣摩多背诵。
三、立足乡村,勤于观察。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的精彩纷呈,但独特的民俗民风和新鲜稀奇的故事数不胜数。我们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不仅用眼去看,还要用心去倾听,用大脑去思考我们的所见所闻,那样就能发现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故事素材,写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四、多练习写作,熟能生巧。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遇到感兴趣的、烦恼的、快乐的、郁闷的??事情都可以记下来;听到有趣的、稀奇的故事也可以记下来。日久天长,提笔就可以写文章了。
五、培养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喜爱写作。一篇好的作文不仅从读中获得材料,还要勤奋的练。为此,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学生的习作素材,创设最佳的写作情境是事在必行的。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兴趣盎然,体验深刻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情可发。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品味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怎能不愿意拿笔书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呢?我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作文评比,还在学校的芳草地广播站的活动时间特意安排了作文展示台这样一个能够展示学生原始作文的栏目,学生们都很喜欢,都能积极参加。每周都会在班级内部评选出两篇优秀日记展示到墙报的心声栏目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把自己日常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随时写下来。学生们课间围在那里品读、议论的场面很是喜人,学生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由于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这样一种主动练笔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创作自由。言为心声,鼓励支持学生写诚实的自己的话,让学生自由在在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那我们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教者要对学生有信心,做好细致的指导,授予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品味到语言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让学生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