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的情感
【作者】 龙登查
【机构】 贵州省罗甸县交砚中心学校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现为部分教师过多强调学生的基础问题,而教师自身的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情绪表现贫乏、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发挥。【关键词】数学情感;兴趣;实践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学课程也以与时代发展及现代生活适应的全新面貌展现,虽然它不能与文学创作相提并论,不如文学“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品读文章总是让人如痴如醉,但它也以独特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进行了多次变革,学生学习方向的变革。这一系列的变革不仅冲击着教师的传统教育理论,而且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好动的学生,他们的情感世界是那样纯真多彩。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发,像山洪爆发,学生就能学的主动,学的愉快,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传递知识与学生的情感又是老师,老师的丰富的情感,能运用多种方法创设,善于借助面部表情、手势等无声的语言感染学生,运用语调、节奏等以情传情。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情感就像一条纽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着教材、老师、学生。根据多年的教学,我觉得改进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与情感有机的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
一、真诚对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关注的是双基知识的掌握,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数学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我探究的愿望,并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获得成功的体验,是他们想学、爱学、会学。
兴趣是一切研究与探索动力,没有兴趣的数学学习将成为苦不堪言的承重负担。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生动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形式都会成为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的理由。除此之外,还应把学生置于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其在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与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又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对解决问题的探索美,领悟数学的魅力,而且能把学生对学习活动形式的兴趣转化为对数学本身的兴趣,并产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强烈愿望。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我们知道失败的情感体验容易使学生灰心丧气,对数学学习自信不足,甚至对数学学习感到失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同学生一道寻找打败的与改进办法,使其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从而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勇于尝试,获得成功,还应以宽容的态度,丰富情感、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将使他们对学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快乐无比地畅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
二、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
上课一开始,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悄悄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设疑,启发谈话形式和多媒体教学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是很重要的,比如在教学“矩形的性质”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具,通过四边开不稳定性变成矩形,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创设问题情境,使他们在开始学习时就对数学知识更新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
比如:在讲初中数学中有理数的加减法:(+3)+(+2)、(+3)-(+2)提理由。我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规定零点向南或向北或向东或向西走步来实现正负数的含义,这样,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既容易得到(+3)+(+2)、(+3)-(+2)的答案,同时也得到了加法法则、减法法则;又比如再讲初中数学的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把学生进行分组,由学生本人来实践体验相遇情境,从而寻找理论根据,显然很明了地得到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的等量关系,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遇情行,记学生用线段的表示方法把图形给画出来,这样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不至于厌倦。
三、组织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情感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手脑互动,在亲自感知探索事物的同时,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数学情感。
比如,我在讲初中数学梯形面积公式后,让学生回家去实地观察并测量有序堆放的外形象梯形的木料,如何计算其数量,或自制一个梯形,同时并测出它的面积,有什么相似之处。从而去理解梯形的面积的两种算法:第一,利用上底与下底以及高来计算;第二,利用中位线与高来计算。这样有机地把小学知识与初中知识结合起来,同时发展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四、解决问题,升华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让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同时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发展”。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练习题指导课外阅读或到校外进行调查访问、测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促使他们喜爱数学,升华数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