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打造趣味课堂 体验数学教学

【作者】 周禄之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吐丝口小学

【摘要】我国小学传统的课程教学只注重结果,重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学生自主探究和表现的天性受到限制,在数学教学中甚至认为“数学就是多做习题”。体验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动手实践,能够促使小学生促进思维敏捷、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讨论几种课堂上的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体验教学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体验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正被广大教师所推崇。“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并非是教师手把手地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来自主建构。”新教育观中更是强调了“体验学习”的主体地位,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皆缘于体验学习。并明确了“情境、体验、建构”的逻辑关系,即情境是活动体验的起点,建构是活动体验的目标。

  1.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把握活动体验的起点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选取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情境,为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产生活动体验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能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为活动体验提供精神基础。在一个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呈现给学生“非常规”性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奇异,产生求知欲望。同时向学生提供正确的认知路线。维持和强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估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困难,“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学生在教师适度诱导下,主动去获取活动体验。

  2.亲历数学化过程。促进活动体验的生成

  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的思考,只有通过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层体验:只有坚持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生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才能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面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设计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和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他们亲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在这当中学会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准备了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学具。在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过程中,先放手让学生猜想其面积公式,而后组织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最后进行拓展应用。这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猜想、操作、观察、交流、推理论证的过程,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多角度地主动探索,揭示了多样化的推导方法:拼——把两个相同三角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剪——把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三角形:折——把三角形折成学过的图形等。学生亲历了整个数学化过程后,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体验就很丰满。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深层体验。

  3.设置问题情境,让生活当中的问题成为数学探究的对象

  数学知识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最终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往往都能找到原型。假如我们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变为数学研究对象,学生自然会能感到亲切,从而主动学习。比如,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现在要求立即测算出全班50名同学在一分钟之内大概能口算多少题数,应当怎样测算?学生在讨论后竞相回答。

  生1:可先统计出全班每一名同学一分钟口算的题数。再计算他们的总和。

  生2:这样太麻烦,不如先测出一名同学一分钟的口算题数,再乘以48就行了。

  生3:这个方法不行,一旦选出的这名同学算得比他人快,那算出来的得数就偏大了:反之,假如选出的这名同学计算太慢,那么算出的得数就会显得太小。

  同学们都认为第3名学生说的有道理,那么怎么办呢?

  这时,生4兴奋地说:“可以先测出几名同学所算的题数,再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数,最后再乘以48。”全班同学都认为这是个好方法。由于这道例题是师生一起探讨出来的。因而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上例中活动并无花哨的场面,但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学生一直是在一条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明确主线引领下,时时处于体验中,在体验中产生知识的迁移与转化。实现了新知的自主建构。因此,只要确切把握“体验”与“建构”的逻辑关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规律来设计活动。在平淡中显深刻,于细微处见精神,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就能实现新知的自主建构。

  4.结语

  总的来说,体验式学习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方式,它集中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实践,多设置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小学生在动手实践和主动探究中充分内化所学知识。并做到举一反三。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教师还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在体验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注重创造,在创造中实现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走出一条崭新的数学教学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