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
【作者】 吴观虎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合江镇尧吕小学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阅读中存在的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和阅读效率不高的状况,并提出了教精选学内容,明确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改进教学方法等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新课标》 的引领下,从理论探讨到应用研究,都在不断走向深入,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导学法” 、“诵读法” 、“质疑法” 、“情境法”……从不同方面诠释了《新课标》 理念,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一、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课改过程中出现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
课改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取得重要进展有目共睹,种种问题也相伴而生。如,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冷落了教科书;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减损了语文学习的效果。许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一直不是很明确。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在语文课上过于强调人文性和文学素养的教育。阅读教学,由以往的串讲串问,到强调个人感悟;由以往繁琐的内容分析,到就人文内涵进行无休止的清谈。我以为,以往的阅读教学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或进行机械、重复的单项训练,忽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不对的;如今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做天马行空的发挥或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课上尽情展示教师的文化底蕴,甚至把阅读课上成文学欣赏课,忽视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也是值得商榷的。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很少读书、思考、练习,只靠感悟和清谈,能够培养起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能力吗?能够积累起由常用字构成的几千个词语,并且把它们变成能在口头或书面运用的积极词汇吗?能够培养起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主要内容所必需的分析概括能力吗?能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吗?一种倾向往往掩盖另一种倾向。
我们时刻不要忘记语文是干什么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宗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特别是培养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是语文课程独当其任的任。
(二)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阅读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我们的阅读教学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潜心会本文”;还不能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和可学可用的写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内化积累,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二、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针对“把课文教肿了”;针对教师教得辛辛苦苦,课时紧紧张张,效果仍不理想,语文教学一定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要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1.教精选学内容,明确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
课堂教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训练场,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语文要素,提高教学过程的训练含量。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如果教学内容比较精当,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问题,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不教不学”。课文题材、体裁不同,所处年段不同,特别是自身特点不同,因此,教学内容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2.改进教学方法
要彻底摆脱就课文内容频繁问答的课堂教学,坚决摒弃把时间精力都花在内容上的劳而无功的教法,做到:突出重点,落实自学,顺学而导,言意兼得。
突出重点,一是指一定要选准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所抓的读写训练点,能力培养点,向点上聚焦,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指不能一、二课时不分,要整体谋划,有所分工。
落实自学,学习一篇课文一定要先自己读上几遍,获得一些感受,提出一些想要解决的问题,预习或者说初读课文,是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要利用自学提纲,加强个别辅导,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学习方法。于是教学在不断的预习—讨论—练习中,学生逐渐完成知识能力的自我建构。
顺学而导,要重视预设,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更要注重依学情的变化,顺学而导。有的老师担心调整教学设计,秩序会乱,准备的内容上不完,但解决多数学生关心的疑惑,弥补一些学生知识能力的缺漏,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是雪中送炭,会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千篇一律,浮在表面上的教学效果要好的多。因此,要心中有学生,把学情置于教案之上。对于文本中言意俱佳的句段,要指导学生透过语言,体会表达的意情趣,从而受到感染,还要由意探究作者是怎样用言表意,才取得这样好的效果的。对于整篇文章,要经历由言到意,把握思想内容,以及由意到言,揣摩文章写法,这样的两个回合。
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课文,对言和意的获得可有所侧重,对于同一篇课文,也可以因教师学生的不同,在得言、得意上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采取不同的教法。总之,阅读教学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更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