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 韩淑美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口镇中学


【正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表明创新能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作文是最有个性和人文色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惟有创新,作文才有生命力。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习作,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胆。立意新颖的文章才能力挫“群雄”,脱颖而出,才能吸引读者,充满魅力。中学生作文往往喜欢模仿范文,观点陈旧,落入窠臼无新颖感而言,因而学生腔十足,写不出好文章。久而久之,创新思维的火花就会渐趋泯灭。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给文章立意的方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即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个定义,我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

  一、同一题材多角度选材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寓言、童话故事和一些文言文,给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提供了极好的材料。我们从一种视角去看问题,只能了解到这个视角范围内的东西,如果换一个视角去看问题,就能使我们了解到更新的内容,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可以打开学生作文的一个全新局面。初中一年级学过一篇沈括写的《斗牛图》,在课文结束时,我问学生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大多数学生只从画家角度去考虑,提出“艺术家要深入仔细观察生活”或“凡事不能凭主观臆断”,我就启发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如从牧童的角度,从藏画者的角度去思考,学生们马上提出不同的看法,如从牧童角度去思考提出“敢于向名人挑战”“要敢于说真话”等,从藏画者角度去思考提出“不要轻视有实际经验的小孩子”、“不要迷信名人”等。如果要学生以此为材料写议论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维来分析材料,就容易写出深刻而又不落套的作文来。

  二、指导学生加强立意、结构和语言的训练

  立意上的创新,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高考拿高分的决窍,切不可忽视,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立意有了,材料也选好了,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就是显得重要起来。学生作文在这方面也是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而学生写起来一般都是平铺直叙,一竿子打到底,读起来也就平谈无奇,索然寡味,教师可利用这一情况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培养其创新能力。

  结构上的创新训练可从多方面进行,倒叙、插叙和补叙方式的运用,是避免平铺直叙、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欲扬先抑、欲亵先贬手法的运用,是增加人物形象魅力、塑造人物形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是使文章结构严谨的得力的措施;悬念式的开头,含蓄性的结尾是激发读者探奇心理和充分想象的保证等等这一切,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语言是最具个性化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最具个性化的作家是最具个性化语言的作家。把几部名著拆开后混杂在一起,我们从中拣拾几页,仅从语言方面便可以区分出是哪位作家的作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的载体。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具有个性。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词语生动首先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找到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像,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整散句是字数相近,结构相似,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映衬的句子。整散结合在表达上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整中有散,散句就使语气有舒缓之处,也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舒卷自如;散中有整,整句就成了文眼,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像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应用比喻关键是要准确、新颖,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喻体要新。善用排比可以扩大表达的容量,形成磅礴的气势。好的作文还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借此展示自己的积累,扩大文章的容量,增强文章的辞采。文句有意蕴主要表现为句子含有丰厚的内蕴,追求警策性、哲理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使句子增加厚重感,让人读后产生思想的享受,以及联想的收获。

  总之,作文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很好地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探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