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英语备课新思路——语感教学法的应用
【作者】 石丽华
【机构】 广西桂林市恭城县恭城中学
【摘要】语感教学是指“以培养语感为主要目的教学活动”。“语感教学法”是一种新的英语教学和学习理论,实现基础英语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首要目标,以读带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在读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扩大知识面。根据语感教学法的内容与要求,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首先应从备课入手。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从范读、品读、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段落和背诵方面下功夫,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积累语感,促使学生和教师成长,从而显著地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语感教学法,朗读,备课,语感
“语感教学法”是一种新的英语教学和学习理论,实现基础英语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首要目标,以读带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在读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扩大知识面。英语语感是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受能力和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因此有些人能从别人的语音、语调、说话的表情和动作等准确地把握别人要表达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他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从而显著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习语感教学法之前,备课时我需依靠教师用书和多本教学设计用书,根据它们的提示来确定教学目标,确立重难点,理清教学思路,设计课堂提问。每次备课都要花上不少时间和精力,可工作几年了还是无法脱离这些资料的帮助。自从我学习语感教学法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前备课存在的根本错误在于:“一直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来取代组织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剖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洪镇涛老师指出,要改正这一错误,必须要重视语感教学。语感教学是指“以培养语感为主要目的教学活动”。“语感教学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语感实践,二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是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语感分析是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分析语言的使用。” 根据语感教学法的内容与要求,就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思路,首先从备课入手。
一、范读
语感教学法要求教师先要让学生对语言材料有个整体的感受,不仅是内容和形式上的,还包括情感上的,以触发他们的语感。那么,为了增强学生感受文章的力度,再没有比教师本人有感情地范读英语材料更好的方法了。范读一方面可以触发语感,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这种效果是播放录音达不到的。范读带有表演的成分,需要声音、眼神、表情、姿势等各方面一起配合,教师如果不在备课时预先作好充分的准备,是很难做到通过范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的。过去,我在备课时只是默读,目的只了解内容和疏通字词,所以经常会边备课一边就去翻阅各种资料。这样的备课,主要精力不是对教材上,而是放在教参上,不能脱离教参,产生自己的领悟。
现在备课,我先有感情地朗读几遍课文。为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就先得调动自己的认知结构、阅读经验、阅历等来感受课文,揣摩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样才能安排好停顿,处理好轻重读、语速及声调。教师本人的感受又会通过朗读促使学生感悟,以培养语感。处理如何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独立钻研课文的过程,为了提高自己感受课文的能力,教师就得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阅读经验和增长生活阅历,长期坚持,教师处理教材的独立性就会越来越强。
通过为课堂范读做准备,教师对课文的认识会更深入,这种认识与直接抄教参上的答案后产生的认识是不同的。抄答案如同自己给自己进行填鸭式备课,抄得多却未必消化,而通过自己独立钻研教材,教师与教材之间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而不是机械的物理反应。
朗读时,教师会发现某些词、句、段在表达感情或文章结构上有不可替代或不可删除的作用,那么便可以把它们确立为上课的重点,接着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以他们的认知程度、生活阅历、阅读经验,阅读时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来确定文章的难点,然后再进一步思考如何设计课堂,使得思路清晰,问题设计精妙,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可行。
教学参考书并非一点用也没有。只是教师应该先阅读原汁原味的课文,产生自己的认识,明确自己的思路以后才去借鉴。各类参考书所起的只是辅助作用,只是用以补充或修正教师的认识,不是惟一的依据。参考各种资料以后再来调整自己的朗读,使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达到完美,读后思考,思考后又读,看书与朗读交替进行,对课文的理解就会不断深入。有感情地范读是备课的基础,教师一定要作好准备。
二、品读
语感教学法要求“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扣住某些语感因素强的地方,借助于语言知识,联系生活体验,深入品味语言,使学生进一步领悟语感。”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在备课时存在的问题:没有抓住语感因素强的地方让学生去领悟体会,而是把分析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作为重点。所以,备课时大量地去抄别人总结好的种种分析,唯恐有遗漏,而没有自己去独立思考,寻找那些语感因素强的地方和学生一起深入品味。针对这一错误,备课时我把抄写变为寻找语感因素强的地方。因为朗读时要读出文章的音韵美,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一句话中的词语就必有快慢轻重之分,高低急缓之别,那为什么要如此呢?使用替换法或删除法来比较修改前后的效果,答案马上就出来了。以 The Necklace 为例子,第一节I'm sorry, but I don't think I know you. Where have you been all these years, Mathilde? 以前备课都没有注意过这句话,现在通过朗读课文,发现要读好这一句,感情要充沛,语调要激动。通过揣摩比较,我认为重音应该放在“Where”和“these years”比较好进一步体会。请学生试用不同的语气读这句话,然后谈自己的体会。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参与体会作者的情感,比教师直接告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有效得多,后来的实际教学也证实了效果不错。
That's because of hard work——ten years of hard work. Years of hard work, very little food, only a small cold room to live in and never a moment's rest.那是因为劳累的原故 ——十年的劳累呀! 请学生品味句子,说出Mathilde表达的思想感情。请学生边读边想为什么Mathilde要重复ten years of hard work 通过品读学生就会明白这段话是玛蒂尔德对自己贫困生活的高度概括。它们的复数形式有时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那就是痛苦.
这样的例子在文中还有很多,都是教师用书和各类参考资料未曾提到,通过自己的品读感受到的。虽只是小小的发现,却让我体会到了独立钻研教材的乐趣。
教师若想引导学生体味课文中语感因素强的地方,培养他们的语感,那么,自己就得先吃透教材,领悟出这些句子的感情蕴藉。如果教师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都没有品味出文章中语感因素强的地方在哪儿,自己都没有读出独特的感受,又怎么带领学生去探索发现呢?
三、朗读重点段落
通过备课时有感情的朗读,教师深入地体会了文章。那么,在上课时也要把这一方法教给学生。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好选什么地方做重点指导对象,采取什么具体方法指导学生读。一般可以选择一篇课文中语感因素强的字、句、段落,采用指导诵读的方法:教师先示范读,请学生总结要点后自己读;可以点名请个别学生读,师生一起研讨,然后学生各自练习;教师直接给提示,学生依据提示读;教师示范几种读法,学生通过比较,从中选出一种最贴切的并说出理由,试读后谈自己的体会。不管是哪种方法,教师都要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感情体会,使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积累语感。
四、背诵
语感教学法要求“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多听多读多说多写成套的语言”。所以,在备课时要考虑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篇幅较短的,可以要求学生全篇背诵,较长的文章则选取其中的重要文段,可以是课后练习要求背诵的,也可以是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的,又或者是语感因素较强的。教师要在备课时考虑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充分朗读。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点名读、各自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指导读等。教师要依据课文实际情况与班级实际情况来考虑,使多种方法合理搭配使用,让学生不至于产生厌烦情绪;同时,要有相应的指导与明确的朗读目标,这样才不会使朗读只是一遍又一遍的机械重复。
在学习了语感教学法之后,我备课时开始“独立行走”,虽还只是蹒跚学步,但却是独立处理教材的开始。语感的形成是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采用语感教学法教学可以培养教师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06
[2]《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9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02
[4] 《高中英语备课艺术》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