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写作的创新性思维

【作者】 汪成存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田家寨中学

【摘要】写作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作文教学中尤其应当引起重视。本文结合高中生作文现状,主要讨论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生;写作;创新性思维;培养
【正文】

      高效课堂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活动,在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他们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述拙见,权当引玉之砖。

  一、当今高中生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严重禁锢学生的灵性思维和创造活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作文训练,但到高中毕业也只有少数学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很多高中生写起文章来总是重复初中用过的一些陈谷子烂芝麻,形式呆板无趣,且思维层次停滞于相当肤浅的阶段,少有灵气。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失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作文教学如此尴尬的局面呢?

  1、生活素材积累贫乏。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要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就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聚焦社会,走进生活,这样才能使作文充满时代气息、社会责任感和生命激情,但是,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家庭的过分照料,使之缺少生活历练,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逐渐萎缩;此外,“家庭—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节奏,让学生的生活圈子越来越狭窄。长此以往,又怎能激发作文的情思,写出鲜活的文章!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是作文的基础。中学阶段是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时期,也是他们向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汲取营养,从而完善人生观的重要时期。然而,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80%的学生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其余20%的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也不足半小时。一个阅读面窄量少的学生,又怎能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呢?

  2、个别教师指导思想偏颇。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意义认识不清,作文课随意性较大,点评作文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更有甚者,作文课临时抱佛脚,仓促上阵,教师只留下题目,不做任何解释,任凭学生随意写作;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重要,可是训练方法不当,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没有顾及学生的智能差异,把作文教学搞成技术培训,如:如何观察,如何积累,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这种机械性的训练模式便于操作,易出效果,因而颇具市场。渐渐地,学生作文也就暴露出千人一面、个性丢失、内容肤浅等问题。

  3、作文命题脱离实际。命题脱离实际主要表现在作文题目陈旧上。当前命题作文往往是记时令性的活动(节日、假期活动等);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父母、老师、同学等);议勤奋刻苦、勤俭节约、拼搏进取之题,抒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校园之情……小学写了、中学写,今年写了明年还写,命题作文成了“遵命作文”。久而久之学生重复腻了,写不出新意,尝不到写作的乐趣,容易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为了应付交差,往往是胡说瞎编,或人云亦云。

  二、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性思维的策略及方法

  1、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角色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按照“命题—指导—写作—评改”的结构模式。往往教师一布置作文题目,学生便皱眉、叹气,直呼“作文作文,难死小人”。写作乏术,于是便出现了假大空、无病呻吟等问题。要知道,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精神劳动,要靠个人的内在动力而非外在压力,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教师讲得再好也收效甚微。专制的、压抑的教学气氛只会窒息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思维的灵活性才会充分显示出来。

  2、引领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奠定创新基础。创造力的产生需要信息量的积累,一个人的生活视野越广,知识储备越多,其创新性思维就越活跃,作文亦如此。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发达,对现在的学生来说,真正缺少的并不是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审美观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体验。因此,作文教学的首要,在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一方面,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博览群书,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平时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由老师或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时文美文、时事,并不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多读报纸,要求看有所选、看有所得,并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深入思考;此外,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由观看或者精选一些富有思想深度、社会意义的节目指定学生观看,看完节目后组织学生撰写收视评论,表达对节目的看法、体会或收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随看、随听、随想、随记的习惯,日后作文时也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一改往日内容空洞无物,虚假造作的老毛病。

  3、激发学生写作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起点。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如果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创新之笔,包括一句文言的妙用,一个成语的翻新,一个新颖的比喻,一句闪光的稚语,都应及时鼓励,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树立“我能写好文章”的信心。此外,为了激励更多的同学写出有创意的文章,教师可采用多种鼓励形式。如,采用开展“一语惊人”口头作文比赛,三分钟演讲比赛,编印优秀作文竞集,组织校园文学社等形式,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励他们去创造。

  4、打破学生思维樊笼,培养创新能力。据报载:美国大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写毕业论文时却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美学生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写毕业论文时却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国作文教学多运用定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因而,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几种思维的方法:第一,培养发现问题能力。古人云:“学贵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置疑,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比如,组织学生讨论:孔乙己在今天该有什么命运?祥林嫂能不能独身?别里科夫与华莲卡真的结婚会有什么后果?经过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发现问题的意识,还养成了“不满意识和撞击意识”——就是对已有的现成答案或事物提出与之相反或不同的见解,并在质疑讨论中撞击出创造的火花,培养了创新性思维能力。第二,培养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也叫反常思维,它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用之于写作,即古人说的“翻案法”,要求学生“反其道而思之”,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第三,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造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第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着眼,从多方面探讨答案的思维过程。学者吉尔福特曾要求被测试者3分钟内列出“红砖”的用途。甲答:盖房子、盖仓库、建教堂、铺路修炉灶。乙答:做门槛、压纸、打狗、支书架、打钉子、磨红粉、做棒球垒。二者比较,甲的答案全是建筑用途,而乙的思维更具有创造性(做门槛、支书架、做棒球垒为一类,属于材料;磨红粉为一类,属于原料;压纸、打钉子为一类,属于工具;打狗一类,属于武器)。要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如以“伞”为话题作文,可多角度立意:(1)炎炎夏日,伞顶住烈日,把凉爽留给人们;暴风骤雨,伞使人们免受淋漓之苦。伞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风格。(2)从纸伞、油布伞到形形色色的折叠伞、自动伞、帽子伞……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青年一代不应大人的“保护伞”下虚度光阴。同样是伞的联想,角度不同发散出的立意也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立意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5、教师应善于精心设计命题。命题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欲望和思维的活跃程度。要使学生自由表达,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唯有如此,才能使大多数同学对写作由“知之”“好之”最后达到“乐之”。所以在命题上一定要巧用心思,合时合事。一是文题要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命题时注意捕捉生活中新鲜的,能拨动学生心弦的东西,采用半命题或给出“母题”的方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拟定完整的题目,然后完成写作。如,针对中学生崇拜歌星、影星的现象,可拟题《追星热之我见》《我最喜欢的一首歌》等。二是文题要贴近社会,尽量将学生的视线引向社会生活,使文章充满时代气息。例如,在观看了前段时间新闻报道“南旱北涝”电视节目后,同学们就应该思考写下《如何应对南旱北涝新形势》;针对日本挑事钓鱼岛这一事件,同学们就可以愤怒地写下《我看日本的末日》等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应愈发重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本文针对高中生作文现状,提出了作文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即以教学环境为先导,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以创新意识为动力,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以作文命题为突破。相信据此入手,扎实地努力,将会有丰硕的收获。

  参考资料:

  [1]新课标下关于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年第2.

  [2]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创新[J].教育创新,2006年第7.

  [3]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J].读与写杂志,2007年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