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改变历史教学方式的尝试

【作者】 张 波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乡中心校


【正文】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课堂,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真正按自己的意志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改变思想观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彻底的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如何改变教学方式方面,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学科整合教学法

  历史涉古通今,涵盖面广,我注意各学科教学信息的相互沟通,搜集其它学科中一些与历史学科相关的信息,并及时的将这些信息加以整合,融汇到历史教学之中。例如中国历史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引言部分列举了中西方关于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内容很简略,而语文课本内有两篇关于这方面的阅读资料:《女娲造人》和《伊甸园里》。因此,上课时,我将这个信息融入教学中,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开阔他们的思维。又如在讲《三国鼎立》时,为了使学生对曹操这个人物有正确的认识,我发现语文课本有《观沧海》和《龟虽寿》这两首曹操的诗,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看过的连续剧《三国演义》和本课内容提出问题:你认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又让他们朗诵曹操的诗,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曹操是我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一正确的观点。通过学科整合,可以使课本中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分组探究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情况,围绕重点难点,我事先布置了一些有探究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每小组自备小黑板一块,将解答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之后,把大家解答的答案,收集起来,组织全体学生共同探讨,让他们自己选择出更恰当、更好的答案。

  三、动手实践教学法 

  历史知识与现实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仅仅依靠思维,想象、解说有时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动手操作实践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到河姆渡民居杆栏式房屋的用途、商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还有汉代的造纸过程等知识点,我让学生每几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合作仿照杆栏式房屋和青铜器,做两件手工作品。至于造纸工艺,让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周末去造纸厂调查现代造纸过程,然后向大家做讲解。这样做学生的情绪高涨,拿来的手工作品各式各样,色彩各异,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做调查的学生也做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并向大家进行了汇报。然后我要求学生观察模型结合书本知识和补充的资料,对这些知识点理解消化。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在活动中把历史知识加以活学、活用,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并展示自己的才华,乐在其中,其乐融融。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近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知识变成可视的画面,再配以解说、音乐和学生的互动,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直观生动的再现了历史,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差异、教材的具体情况,课件要少而精、精而新、新而奇,要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课件制作要有创意。第二,课件制作中要渗透学生的活动,体现师生互动。第三,多媒体教学与其它教学方式相辅相成。

 

  五、课本剧式教学法

  编排历史课本剧,再现当时历史,并在课堂上予以展示,有利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教材中既有安排也有要求。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参照课本内容,教学时指导学生编排一些历史课本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六、学教相长教学法

  所谓学教相长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自学课文内容,在课堂上自我展示之后由老师加以指导指出问题,学生再学。教师和学生相互探讨、相互协作解决课堂内容的教学方式。教师可在一个班中,找出三、四名平时思维敏捷、发言积极、肯钻研的学生,把课文内容按课题分给他们,每人认真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讲给大家。课堂具体怎么组织由他们决定,与此同时要求全班预习配合。上课时,教师认真将学生讲课过程中的疏漏、失误一一记录,每讲完一部分内容,及时以商榷的口吻加以指正,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大增,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经过初步实验和反复思考斟酌,我将此方法推及每一个人进行再实验,全班以四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一个标题内容,四人共同商讨然后先推举一人讲解,以前死气沉沉的课堂被气氛活跃、热烈参与的课堂取代,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学无常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不一而足,具体怎么操作,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宜,因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论。我们要始终牢记用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这样才能实现思想观念的解放,完成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