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作者】 韩承亮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第二中学
目前的课堂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 使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认知状态下,没有时间思考和疑问,课后作业太多,没有精力来质疑,久而久之,学生缺乏提问的信心和习惯,造成学生的问题意识缺失的。我调查了一下学生上课不问问题的原因,有些学生说:“老师把问题都解决了,全会了,没有问题了。”这类学生长期在被追问的课堂教学中,训练如何找到答案,跟本没有问题意识,已经不愿问;还有些同学说:“很少问,我不知道从哪儿问起,也不知道该问些什么。”这类学生有困惑,但提炼不出问题,是不会问;又有学生说:“我总问问题,可能是干扰了老师讲课,老师和同学都很烦,不敢问了。”这类学生是一疑就问,每疑必问。没经过深入思考,问题流于肤浅和表面化,他们是不善问,由于总打断教学进度,往往会被剥夺问问题的权利。因此,我们需要新的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科研研究的一项目标,倡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质疑和提问,并把让学生提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课堂就是培养问题意识的的主阵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变。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愿问”
教师不仅要把问问题的权利让给学生,而且要有诚意,留足时间。不要怕打断自己的设计,怕耽误进度。当学生提的问题与教师的教学主线出现了偏离时,老师适当的疏导和辨析,使学生针对本节知识内容发问和解决问题。教师还要以不同的方式充分肯定并鼓励学生提问。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状态,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比如,同学们发现二氧化硫可以使很多有色物质(品红、碘水、高锰酸钾溶液等)出现褪色现象,很多学生问使有色物质褪色都是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实验探究,探究中不断涌现新问题,新问题驱使学生不断改进实验方案,最终在实验探究中弄明白了褪色原理。实验结束了,学生们对实验产物是什么又产生了兴趣,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才能引发更深、更广的问题的再生。教师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和奖励,赞扬问题提得巧妙、提得深刻;对于不敢提问或提问较少的学生,要采取一定措施和方法,逼着他们提问,如:留作业时,要求每人至少提出一条关于今天所讲知识的问题,有好的问题下一节课向全班同学提出,有针对性讲解点拨,还可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定时开设答疑课。
二、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
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从发现开始,发现从矛盾开始。当我们的认知与现实发生了冲突,矛盾就产生了,有矛盾的地方常常是问题所在,从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包括教材内容的各种课程资源,创设多种多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组织和参与学生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中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以后,我提出了下面的内容:
练习1)现有0.1mol/L的AlCl3溶液,0.1mol/L的NaOH溶液,0.1mol/L的HCl溶液,请设计实验和问题,证明Al(OH)3的化学性质。
练习2)0.1mol/L的AlCl3溶液100mL中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350mL后,得到的白色沉淀0.39g。换掉题中的某个数据,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计算求解。
一开始,内容展示以后,学生有点摸不着头脑,哎,老师今天题目没有问题呀,我们怎么做呀?
我对学生说,问题就是要同学们设计呀,第1题同学们可以回顾硫酸的酸性、氢氧化钠的碱性的有关实验来设计;第二题可以仿照一般混合物的计算题来设计,今天就请同学们试着设计1到2题让自己和同学们一起做
三、精心设计,使学生“善问”
起初,学生提的问题中有价值的也许不多,而且有的问题过大,不好解决。但经过教师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对要解决的大问题设计出层次,每一层都有情景和任务驱动,分解设计一些子问题作铺垫来降低思维难度,慢慢地有价值的问题、问到点上的问题就会多起来。如:不少学生问为什么要引入带盐桥的双液电池呢?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解释,学生理解起来也困难,我们就把演示实验设计成分组实验,让学生贴近观察,自己亲自去发现。在Cu—Zn单液原电池分组实验时,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不仅铜片上有大量的气泡,而且在锌片上也有气泡,溶液温度有明显上升,这与课本理论现象有矛盾,于是,有学生提出:“为什么锌片上也有气泡呢?”这为我们把单液电池改进成带盐桥的双液电池提出了极有价值的问题。将Cu—Zn单液原电池改进成双液电池后再实验,锌片上没有气泡,溶液温度略有上升。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双液电池的价值,也为学习燃料电池、常用电池的构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只有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由此造就一批有发现力、创造力的人才。”为了真正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不再是只关注教师讲得是否精彩,更要关注学生学得是否主动。学生是不是带着问题来课堂,带着问题来学习,好的课堂不应该终止于问题的解决,而应该引发更深、更广的问题。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起点和重要抓手,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中一种常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