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探索

【作者】 罗丽霞

【机构】 广西桂林恭城县城厢初级中学

【摘要】在某种程度上,人格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幸福,是否成功,是否善于竞争……健全的人格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而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人”学,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新课标也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通过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与体验,深感初中历史教学在健全学生人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强化这一功能呢?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领略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自觉学习其优秀人格。二是用历史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三是各种教学双边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通过这三个方面不断健全初中生的人格。
【关键词】人格魅力;历史人物;健全人格;历史体验
【正文】

      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身处的环境与所受到的教育,影响和决定着他所形成的人格,人格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举足轻重。学校的教师就是学生人格培养的直接实施者。德国学者赫尔巴特指出:“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学习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初中历史教育有利于塑造初中学生的健全的人格。下面我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领略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自觉学习其优秀人格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的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以这些历史人物为载体,呈现给学生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从中让学生领略到其崇高的人格魅力。讲司马迁时着重强调他不畏挫折,积极进取,受辱后著千古名作《史记》,使自己的人格升华。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困难,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磨难,在挫折面前要积极进取,永不言弃。因为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不断挑战自我,自强不息。在学习中,我们还能领略到霍去病的“匈奴未灭,无以为家”;岳飞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于谦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优秀的品质。更有南宋文天祥面对酷刑,毫不畏惧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坚贞;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探索精神;杜工部“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襟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追求;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爱憎分明……这些无不显示着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历史的课堂教中,师生共同体验历史人物、历史情境,感受历史的血雨腥风,体验人物的悲欢离合,一切的荣、辱、爱、恨,在心灵中升华成对自然、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的人生准则。让学生懂得只有服务于社会,对社会有贡献,热爱和平和自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历史的功能,就是塑造这样的人。在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学生可以感悟人生,自觉学习其优秀的品质。

  二、用历史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1、教师的“人格主导”作用即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要。“身教重于言教”,在教学中,教师本身所显示出来的健全的人格很关键,教师的言行一致,有高尚的品格,用自己能让学生信服的行动去教育学生。为人师表就是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充分体现人格的感染力量。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生眼里,一个诚实可信,处事公正客观,爱祖国爱集体,严于律己,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有礼,作风严谨,心胸开阔,人际关系和谐,乐观自信,不怕困难,管理得法,决策果断,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等等优良品格的历史教师,肯定是一位学生爱戴的老师,在学生中才能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的教育作用远远大于空洞的说教。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才能长久地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一个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以无尽的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2、注重学生“人格主体”的培养与发挥。

  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健康人格的关键。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的“个性化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作为新代的历史教师,更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改革创新,真正做到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多几分微笑、轻松、民主、平等与尊重,将会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深厚的情感基础。做到“严出于爱,爱寓于严,爱而不纵,严而不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三、各种教学双边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

  1、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活动,引导学生追求健康人格。

  教师在课堂讲述历史故事,通过历史事实来评价教材中历史人物的人格特点。赞美其中的优秀人格,批判其中人格的卑劣成分。要求教师的讲课精彩生动,声情并茂,还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表述自己的人格取向,展示自己的人格力量。通过教师的引导,根据历史学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特点,把远离学生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展现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栩栩如生的人物,让学生从中感受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接受美好人格的熏陶,摒弃人格的弱点,为自己的独立人格的形成提供营养源。

  2、适当让学生进行历史体验活动。

  尽管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但是历史课却可以让时光“倒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去研究历史,通过体验活动加深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理解,感悟责任,提升人格。比如:“爱国”是一个特别抽象的概念,它是一种特定的情境中所产生的一种激情、情绪体验及行为表现。在教学中能够通过播放音乐,烘托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学生去感受抗日的洪流,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激情。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革命先烈们为国家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人格。又如在上〈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一课时,让学生分别以殖民者和黑奴的身份来讲述自己的历程,在讲述活动中,学生在同情黑奴悲惨命运痛恨殖民者的同时,也形成了平等、博爱的种族观念,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下转第31页)(上接第32页)了升华。还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爱国影片让学生观看,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进行深刻的情境的体验。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办历史小报、收集邮票、纪念章、排演历史节目、组织辩论赛、开历史故事会、乡土历史社会调查等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中感悟到课内教学所感受不到的东西,去探索课内教学所不知晓的奥秘。

  3、多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主要是学生对教材或课外读物的文本阅读。一方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师会对文本中的人格因素有意识地、不间断地进行启发和诱导,完成人格培养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文本中人格因素的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对自身人格进行修复与提升。我常常推荐一些文章和书籍让学生去阅读,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阅读报刊杂志,查阅资料,密切注意其中的人格因素。让学生接触优秀的作品,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美丑观念,让学生在不断的自省中形成独立人格。越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形成的人格特点,越能经受得住人生的考验。

  “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总的说来,健全的人格需要不断地磨炼和培养,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只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育也只是一个局部的学生人格培养教育,但我们只要站在自己的教育岗位,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那份责任,潜心研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连续的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帮助学生构建优良人格。

  参考文献:

  [1]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8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塑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何齐宗:《审美人格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林崇德:《历史教学心理学》,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7

  [6]张怀桃:《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南京师范大学,2007.

  [7]叶奕乾:《现代人格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