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体会略谈

【作者】 罗东波

【机构】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舟中学


【正文】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整合”、“教学民主”,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本文结合我们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以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利用化学史,引发兴趣,引导学生确立基本科学方法观

  有人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新教材采用资料、阅读等方式增加了如“电解法制铝”、“氯的发现”、“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等有关化学史内容。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把这些内容融入课堂,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有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这样不仅能引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学到发展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例如,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借助网络搜集材料,利用多媒体展示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汤姆生发现电子、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玻尔的“量子论”,在此基础上,研究科学家发现“原子结构”的过程。这种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未知开始研究与学习的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从中体验科学家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去认识客观事物,指导学习和处理面临的问题,从中体会正确的科学方法对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指导基本科学方法

  新教材是以适应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近年来我国中学化学教改的成功经验,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编写而成的;从教材设置的内容及能力培养目标来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认真研究教材所蕴涵的能力要素,分阶段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方法。

  例如,“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钠、镁及其化合物”二节内容的编写,新教材采用了以海水中提取的化学物质为线索,自然地将有关物质的制法、性质与应用“串联”起来,既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又使学生初步接触到典型非金属元素和典型金属元素学习的一般方法。教材从大家熟悉的NaCl出发,通过化学反应制得氯气、钠单质以及相关的物质,研究这些物质的制备、性质及其应用,从而初步形成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系统。教材中通过具体的反应初步触及氯、溴、碘,钠、镁性质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让学生结合元素的化学性质去体会这些规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也为元素周期律知识奠定了基础。

  三、重视实验教学,丰富和活化学生的科学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与原来教材相比,新教材更突出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性、研究性和创造性。新教材在继承和保留原来教材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通过设置探究实验、趣味实验和家庭小实验等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充实和完善相关的实验教学体系,丰富和活化学生的科学方法。

  新教材针对化学概念抽象、难懂的特点,通过增加或改变实验呈现方式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变化等过程,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化学1》中安排了近30个实验,其中将近一半以“活动与探究”栏目出现,尽可能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并通过现象分析和推理自己归纳和总结结论。专题2第二单元“钠”的有关性质就由原先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实验流程和启发引导中,感悟这种可切割金属的性质;“离子反应”概念的导出,教材通过两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归纳出Na2CO3溶液分别与澄清石灰水和CaCl2溶液之间进行的反应实质上就是Ca2+CO32-之间的反应。这种变“师讲生听”为“学生自主”或“师生互动”的实验探究方法,正是新教材贯彻培养的科学方法模式之一。

  对化学实验装置或实验方案加以改进、重组和优化,这是活化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从这一意义上讲,新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典范,在许多内容的编写上都作了很好的示范和探索。例如,有关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教材编写了粗盐的提纯以及设计实验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认真研究教材,引导学生对有关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优化,对装置中的仪器、药品进行变换或替代。对实验要多角度、多层次的优化设计与改进,可以使学生在讨论、比较改进方案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思维,形成和提升科学方法。

  四、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在研究性活动中升华科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我们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和主动探究和谐统一的过程式、情境化的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能力。介绍研究的基本步骤,促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科学方法开设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科学方法,学生按照这条思路去开展研究,就有章可循,易激发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思维,促进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新课程教学改革是丰富多彩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展开及研究,我们要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从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入手,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现代化新人,为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