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数学走近我们身边
【作者】 赵秋梅
【机构】 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中学
【摘要】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能力
长期以来,不管是数学系的学生,还是其他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反应普遍是难学,是什么原因导致数学难学,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了呢?其中一点就是数学似乎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人们总是询问,这有什么用处”如果他们在实践中或自然界中找不到它们,他们将不能理解如此这般的数学概念的正当理由。比如,我们学习极限的时候会遇到,这是因为我们还从来没有试图在生活中体验无限是什么。当我们第一次试图解释什么是无限的时候,拗口的语言所描述的那一套逻辑在生活中找不到原型,甚至找不到类似的可以比较。这就产生了障碍。我们从小学习数学总是从物理世界开始的,从直观开始的,但是数学具有天生的抽象性。比如,学习整数加法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类似手指头之类的实际物体在边上进行示意。学习乘法的时候,也是多个相同加法的另一种描述。这深刻的表明,数学是人类理解自然的产物,也一定脱离不了自然。因此,老师教数学的过程中要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这样一个时代,数学出现了技术化的倾向,它的全方位渗透,正日益转化为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社会对数学应用的需求和数学的社会化功能,是当今时代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站在新世纪的数学教育的角度讨论高中的应用题,可以更加深化我们的认识,更自觉地指导我们的行动,因此,强调数学的应用是未来社会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呢?
1、拓宽认识,展示数学的应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感受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以上这些内容,其效果应该比介绍某一数学结论重要。我们要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好处,而且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有美的因素;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数学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数学为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方法和思想;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环境科学、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收集这些信息,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的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师也可以搜集有关资料给学生,并相互交流。例如装修房屋时铺地板砖,多数人是用正方形砖块来拼接,也有人喜欢用六角形地板砖,为什么不用其他形状呢?比如受人喜爱的五边形,如果拼接起来不是别具一格吗?经过数学计算,这是不行的。因为根据需要,凡是能作地板砖的多边形,必须是几块砖拼在一起时,其顶角之和为360°。公安人员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脚印就可以推算出他的身高。这就是根据身高和脚长比为7:1而推算出来的。
同时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多设计或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颖有趣而富于思考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突出展示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节内容时,我苦于不能让学生感受“毫升”、“升”,理解容积的意义,上课之前我无意中发现教室书柜下角落里有很多学生喝过的各种饮料罐,灵机一动就把这些“健力宝”、“娃哈哈”、“百事可乐”……都变成了我学习容积的材料,课堂上学生很活跃,平时从来都不举手发言的学生这次破了例,我也很激动,在尝试的环节中我让学生估计饮料罐的容积,并且通过商标上的数据进行验证,这一活动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2、 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当然应当成为数学应用教学目的中的“重中之重。”
3、 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例如:在学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时,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诸如“汽车与牌号”、“人与指纹”、“国家与国旗”等,也有学生列举“锁与钥匙”的例子。经过一番讨论、探究,他们发现“锁与钥匙”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为一把锁可能有多把钥匙。讲“确定位置”时联系“神舟”五号飞船成功着落内蒙古大草原后,地面搜救人员通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确定返回舱位置的原理。在探索“蚂蚁怎样走最近”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剪拼圆柱体的实物模型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学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门、窗扇都只安装两个转轴等等。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4、借助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概念、定理、规律、公式均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此,在进行上述内容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地讲授知识,而应当从实际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楚知识的抽象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生用数学的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在教学“绝对值”的概念时,设计在东西走向的上海大道上两辆出租车载乘客向相反方向行驶同样路程,收取相同的车费,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只考虑其距离而不考虑其方向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引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并认识到学习它的必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又如在学习“平移”一课时,在教学中可以由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电梯上下移动、直线行驶的汽车、传送带上的酒瓶等引出平移的概念,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出平移的性质,并运用它的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物的装饰图案问题,学生马上会联想到学过的平移。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书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91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