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善于发现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

【作者】 张丽华

【机构】 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学


【正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突出体现人文性,包括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理念以及课程的目标等等都要突出人文关怀。从一定程度上讲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如果将科学精神定性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车轮,那么人文精神将是引领社会发展的航标。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已成为当代基础教育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高中阶段是学生独立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语文学科是承载人文精神的主要阵地。

  一、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人文因素

  语文教育是一门特殊性的学科,因此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既要注重知识教学的显性成果,也要注重所蕴含的人文教育。在语文教材中引入人文教育一方面能够关注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习、了解到很多方面的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社会以及生活的思考。

  当前,大部分高中所选用的语文教材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制定的,相关的教育学者们在选用课文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课程的特点与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是取自于名家的作品集,这些作品的作者们所体会的生活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也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每部作品所反应的主题不同。学生们在阅读这类型作品时就可以从多角度去体会作者所涉及的情感,进而从中获得不同的收益。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是以一个残疾人的独特视角来叙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这里学生能够体会到一位平凡母亲的伟大母爱,从另一个侧面上能够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鲁迅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感在《呐喊?自序》这部书中表达出来,学生通过读这本书能够看到一位伟人的强烈爱国之心,进而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以及爱国之情。当前的高中语文课本,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体现着人文主义情怀。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阐述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怀,另外,在这篇文章中学生也对如何淡泊功名利禄、如何超凡脱俗有了更深的认识。从《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这两篇文章中学生学到了做事不仅仅要有坚强的毅力,还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从整体上客观的对待事物。优秀的文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接受思想上的熏陶与感染。

  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人文教育因素无处不在,在平时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文章知识,体会文章的主旨,使同学们能够真正从文章中汲取营养。

  二、 人文主义因素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当前,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热情。对于学生存在的这一问题,《新课程标准》在明确学生自主学习地位的基础上,力求做到满足学生学习的最大需要与兴趣,并主张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形成富有自己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在这一主张的指引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自由的选择自己所喜爱的经典名著或者一些优秀性的刊物,从书本中汲取所需的营养,不断地开阔视野。

  学生们通过优秀的文章与刊物,可以初步的了解自身学习语文的潜能以及倾向,并且会在他们所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在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的开发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个性新天地,使自身的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并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的加以引导,以便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最大需求。

  语文的人文性是以汉语中的思想文化为基础的,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贯彻人文性,有助于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汉语以及汉字中所蕴含的民族思想与民族感情,从而起到凝聚民族感情的功效。中华民族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真正体会人文情感,就应该学会让学生们自己去感知,自己去感悟。而语文教学的过程恰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造空间,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随时随地的存在着人文主义因素。

  当前,很多的高中院校注重对学生人文感觉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因为人文感觉力是各种感觉力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文化体系中,人文感觉力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各大高校普遍面对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人文感觉力在学校中受到了压抑与抛弃,学生往往在感觉上显得迟钝麻木,对于现实世界总是表现的无动于衷;或者是虽然表现的有感觉力,但往往只是作为他们认知过程中的一个起点,认知过程结束后,随即便会把它们抛弃。从一定程度上讲人文感觉力是培养和提升能力的基础,语文诗词中“玉骨冰肌自清凉无汗”、 “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名句,都生动的刻画着这种感觉,倘若学生的感觉能力低,便无法体会到这些诗词的深层内涵。

  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感受力,从而使他们变得愿意去思考、愿意去阅读、愿意进一步去了解作品的深层次内涵,长此以往他们便会变得容易接受人文内容的熏陶。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蕴含有多种人文因素,学生会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中不断的培养自身的研读、思考、分析以及理解能力,而且学生也会将自身所掌握的这些能力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对自身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语文老师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书本以及生活中不断感到人文主义的存在,那么人文教育和知识教学就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