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让水族传统文化展示艺术魅力

【作者】 吴跃炯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廷牌中学

【摘要】水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这一目标会很快顺利实现,到时我县各民校将会向世界展示水族这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魅力。
【关键词】民族;传承;文化;校园;途径;培训;艺术
【正文】

      众所周知水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而又灿烂的文化。而水族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的根基和特征的体现,也是水族内部认同、外部区别的标志。水族传统文化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水族人民被称为“来自远古部落的贵族”。有关专家学者通过研究推断水族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夏朝。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水族自治县,水族人口占本县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这为传承和发展水族文化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认为要搞好水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从娃娃抓起,从校园做起,要注意搞好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要搞好水族传统文化进校园必须通过以下几个行而有效的途径才能广泛地开展和顺利进行。而在现阶段我县大力提倡水族文化旅游的大背景下,传承和发展水族文化更加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首先,让代表水族文化的水族服饰进入校园,让水族服装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制作精美、色彩艳丽的水族服装是水族传统文化和水族人民的标志,它不仅凝结了数代水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是水族人民劳动的结晶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沉。而纵观我县各民校,只有少数几个学校要求学生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和学校举行重大活动时必须穿着民族服装外,其他时候学校都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平时在学校很少或根本没有衣着民族服装。这种现象原因很多。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各民校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和老师认为开展此项工作没有多大必要,而且开展起来难度较大。若学校强行统一定制或学生自备几套民族服装,那么学校和部分学生家长在资金方面又担负不起,因为一套制作精美的水族服装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而现在水族村寨着水族服装的人越来越少,会自己制作的人更少。因此就需要社会和学校以及上级领导的大力资助才能实现,而且即使师生都有了几套不同的水族服装后,水族服装进校园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水族师生们是否愿意穿着的问题,在现代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加上受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同化现象不断加剧。水族地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不愿意穿着民族服装,对此问题,我曾经问过本校的老师和学生,得到的答案是都一样的,他们都认为多民族服装不好看,而且学校穿着民族服装的人很少,自己穿了感到非常不自在,有时候还会招来不少的非议和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他们的回答让我感到非常茫然,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所以我认为要想真正做到民族服装进校园,除了资金上的支持外,还需要提高各水族师生对水族历史和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水族文化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欣赏水族服装的美,以穿水族服装为美,以穿水族服装为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水族服装进校园,若采取强制措施就失去了水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其次,让“水书”进校园。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水书”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在的象形文字,它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论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虽历经了千百年,时至今日水书仍然在水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水族地区,只有少数上了年纪的老人能看懂水书,会写水书。水书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继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的形象。为了挽救水书,让水书真正能走进校园,我县于2006年已编印了《水族文化进校园读本》但光有书还不够还需要研究人员培训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再培训教师,让“水书”后继有人,只要有了“水书”教师就能让水书进入校园,进入课堂,通过我们对学生进行普及教学,那么,长期困扰水族文化传承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而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也可以通过聘请当地资深的水书先生到学校为学生授课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

  三、让水族传统民间乐器——铜鼓进校园。铜鼓是苗族、水族特有的一种乐器,每逢水族人民为庆祝节日或迎接贵宾客都会敲响铜鼓。水族地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面或几面铜鼓,它在水族人民的心中是神圣的礼器,更是一种财富的象征。每逢水族最隆重的节日——“端节”到来时,各村都会敲响铜鼓,鼓声悦耳动听,节奏感极强,可称得上是“鼓声绕梁三日而不绝也”。倘若几十面铜鼓一齐敲响,那场面和气势更是无比的壮观,而眼下水族地区会敲铜鼓的人并不多,要让铜鼓真正进校园就必须在学校成立铜鼓队,让喜欢铜鼓的同学参与进来,同时聘请铜鼓敲得好的村民到校讲授敲铜鼓的技艺,让学生通过观赏精彩的铜鼓表演而喜欢铜鼓,爱上敲铜鼓,让水族人民的这门技艺能传承下去,让学校学生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四、让水歌进入校园。水歌是用水语进行歌唱的一种歌唱形式,它节奏、旋律统一,内容丰富,演唱简单,好学易懂,在水族地区广为流行,水族村寨的老人和妇女几乎都会唱水歌?有些村寨还出了不少的水族歌手,他们经常四处参加表演并获得了不少的大奖,有的水族歌手还被邀请到国外去进行表演,并获得极高评价和肯定。所以要想让水歌进校园就必须邀请那些水族歌手对本校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并印发水歌手册,每天进行十分钟的水歌教学,并成立学校水歌表演队,通过水歌演唱形式向学校全体师生展示水歌的无穷魅力。还可以通过学校广播系统在每天课间播放水歌,让悦耳动听的水歌响彻校园的每个角落,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水族文化氛围。

  五、让水族“马尾绣”技艺走进校园。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一种特殊的刺绣技艺,它工艺独特,刺绣制品十分优美被誉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马尾绣”进校园可以说是这门技艺的最好传承方式,要想要让“马尾绣”进校园让在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水族人民所特有的这门技艺,就必须经常带领他们经常去参观一些“马尾绣”作坊了解“马尾绣”的制作工艺感受马尾绣的艺术美聘请马尾绣能人到校教授“马尾绣”技艺适当的时候进行“马尾绣”作品展向全体师生展示各式各样精美的“马尾绣”作品。让学生喜欢上水族这门古老而又精妙的民间艺术从而积极参与进来并都能会绣“马尾绣”,设计“马尾绣”这样不但能大大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欣赏艺术的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水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这一目标会很快顺利实现,到时我县各民校将会向世界展示水族这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