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作者】 余 颖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酒都高级中学

【摘要】激活高中语文课堂课堂,研究和讨论有效教学中呈现行为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在介绍课堂教学有效性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希望能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正文】

      新课改实行以来,面对极具挑战和创新意识的语文新教材,面对需要不断改革的高中学习方式方法,战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新形势、适应新要求以创新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最终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素质和能力,而这一切关键在于不断提升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如何让教师从沉闷、刻板的教学程式中摆脱出来?如何让学生从练习、考试、分数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激活高中语文课堂课堂,研究和讨论有效教学中呈现行为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语文教学要适应社会需要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两重涵义。其一,指促进不同个性才能学生的发展,即促进其某一专长方面的特殊天赋、爱好和追求等等。其二,指每一个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其才能、气质、理想、信念、思想、情操、意志等等,通过教育都应得到培养和发展。培养语文能力固然极为重要,但是如果单纯地只从能力着眼,那就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语文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设计语文课教学的各项具体目标,都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使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适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目标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适应社会需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步伐合拍。改革开放和经济、科技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量,传播媒体多样化,要求人们大大提高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必然对语文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经济、科技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要求发展传播、公关、通讯等事业,宣传、交涉、协商、论辩、调解、公文、联络等业务空前繁忙。当今世界要求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所有这些,都对语文提出许多新内容、新要求。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必须针对这些社会需要,适应社会需要。

  二、语文教学的形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教学对象又是生龙活虎的, 因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 不断变换改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然而在教学中,仍存在着这样令人失望的事实: 一切为了应试。为了应试, 有的教师以知识的灌输、题型的训练来代替语文能力的培养, 考什么就教什么, 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变成了一个个“知识考点”的载体; 或者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教教科书, 死抱住课文满堂灌。在教学中, 落入窠臼, 千篇一律, 总是先解题、作者介绍, 背景分析, 然后串讲, 段落大意, 人物形象, 最后总结归纳, 中心思想, 写作特点, 几乎篇篇如此。这样程式化的教学缺乏活力, 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就要破除狭隘的语文教学指导思想, 讲究灵活的教学方法, 运用丰实的教学形式, 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学生年龄、接受程度、兴趣爱好乃至心理素质等特点来因材施教。

  三、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重分析,理性地讲解,致使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学味的文学欣赏课变成了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技术课,完全失去美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第一道难题”,而信息技术却是利用计算机传递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视信息集合,它可以形声并茂、音画同步,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正是传统教学所缺乏的。利用多媒体能创设情景的特点,展现精彩场面和诗情画意,可以深化对课文主题的认识。高中语文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等特点,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容易疲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运用多媒体参与教学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方面的限制,直接展示各种事物的现象,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把内容教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对课本的重点、难点通过具体材料的感知,直奔中心,分散难点。例如,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神奇的极光》,介绍了极光及其相关知识,科学性、专业性都很强。文章涉及许多概念:极光、极光卵、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幔、极光芒等等。虽然文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说明,但由于极光远离我们,学生对这些概念极为陌生,教学中要让学生记住这些概念已非易事,还要让他们了解各自特点,清晰地理解这些概念就更难了。我们可以网上下载一些极光图片,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这一概念,并对它的形色状有个直观的认识,对它的形成也就比较容易理解。

  四、巧用语言,激发兴趣

  费德鲁斯的寓言里写道:“老是弯着的弓易断,而如果及时松弦,将会如你所愿。所以在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前,你最好放松一下思维之弦。”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最高级的指挥,也是一种艺术,会给你的课堂平添几份乐趣。幽默也是诱发求知的润滑剂,老师讲课不能老是板着面孔讲,在课堂显得沉闷时,说句歇后语,插个笑话,猜个谜语,用来调节气氛不是挺好吗?如在教学《灰椋鸟》,让学生理解“陆续”这个词,我说:“朋友一行几人来到河边,见到小船说:‘一、二、三、跳’就一起跳到船”。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有一个同学大叫:“翻船了!”我因势利导说:“那‘陆续’上船是怎样上船呢?”同学们马上就知道陆续是一个接着一个的上船,这样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让学生乐在其中,更激发了学生的激情。

  五、 站在“学”的角度安排活动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备课时,从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到设计教学结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站在“学”的角度去思考。尤其在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时更要最大限度地安排全体学生参与。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提问。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等等。 提问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读书,通过人人参与不同形式的读书,让他们提问题、说理解、谈感悟,进行比较,展开想象,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取知识。在结束一篇课文之前给学生留几分钟时间,让他们自由支配,可以随意地提问、讨论、交流甚至争论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这样一段自由时间,也是一个自由的空间,将课堂引向广阔的空间。

  总之, 只有高中语文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目标的恰当、关注教学结构的完美、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 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充满人性的关怀,流淌着实现生命意义的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  方明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2]《认知教学心理学》  吴庆麟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7月版  

  [3]《走进新课程》      教育部基教司   2002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