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 谢 强
【机构】 贵州省纳雍县第一中学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高中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高中政治课经常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乏味、单调、没意思,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只有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高中政治;学习兴趣;提高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内部动力。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 “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变厌学为乐学,学习就成为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缺乏兴趣的课程。因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成绩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不胜枚举,在此,我谈谈以下几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参与意识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知识理论按部就班授课,是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和吸引力的,要突破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厌学心理,必须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实践体验,注重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因此,政治课教学要注重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课的生活化、有趣性。如在从教高一《经济生活》中第二课中《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内容时,就把学期初确定的《“哪家超市最便宜”》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课前就尝试着让学生分成四个课题小组,确定不同研究方向,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本市几家超市进行日常生活必需用品物价实地调查,到学校阅览室搜集了解有关近二三年消费品价格涨落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积累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和整理形成小结,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由四个课题小组长把本小组调查的总结材料上台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所得的结论结合教材知识有条不紊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师生互动活动授课方式,既把价格变动对消费影响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实践活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幽默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政治课教学,教师的讲述在课堂中占重要部分。因而,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学生听课效果的重要一环。政治教师不可能人人都是演说家、艺术家,但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必须讲究语言艺术。一方面,要分清轻重缓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一种语速、一个语调讲到底,不分主次。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使语言幽默、趣味化,让学生有一种轻松感。在选用幽默的语言材料时,一段风趣的广告词、一则幽默的小故事、一个诙谐的比喻等等,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信息接受中度过难忘的每堂课,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到“三资企业”这一知识点时,讲了一则幽默的故事《父亲的无奈》其大意是:老王下岗抱怨他的儿子,别人不解。便问:“谁都知道你的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你怎么能抱怨孩子呢?”老王无奈地回答:“就是他们有出息才害了我,我那个博士学位的大儿子在中日合资企业帮日本人干活,我那硕士学位的二儿子在外商独资企业里为韩国人干活,他们生产的产品都和我们厂里的产品竞争,我能不下岗吗?”学生听了,兴趣大增。
又如,我在讲“国家宏观调控”这一框题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一要点: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举了这样的例子:假如我校对面的进修学校发生了火灾,通过119报警后,在市场调节作用下,县消防中队与进修学校就会讨价还价,消防中队会不会因价钱低而不前来救援,进修学校会不会因为价钱不适合而到我校来求助。而水火无情,恐怕在讨价还价中,进修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已遭到了重大的损失。可见,市场不能调节消防等公共消费的供给。这一例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了所学的道理。
三、巧设疑问与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一观点时,我采用马克思的一句箴言“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防盗和防伪水平日益提高的根源要“归功”于小偷和造假者了,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用这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现象生动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在章回小说中,讲到精彩之处,往往设置悬念,使读者欲罢不能。在教学中,适时巧设悬念,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讲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我引用了这样一个事例:二战期间,一位飞行员在空中伸手抓住了一颗呼啸而来的子弹。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创造思维的空间
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能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为他们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厚的原料。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困难,往往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和解剖愿望,就容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政治课教学中的活动完全可以组织得丰富多彩。比如课前进行热点时事报告,让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放映一些专题音像资料集体学习,课后作社会调查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能有效地解放他们的思维空间,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搜集、利用信息和解剖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就需要教师自身具有扎实而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方式、有效调控活动过程的能力。
总之,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我们政治课教师只要肯下苦功,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启迪真理的钥匙一定会掌握在我们手中,就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丽.思想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6,(18).
[2]贺高山.新课改下政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革新,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