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作者】 陈 霞
【机构】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四十九公里小学
【摘要】语文愉快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方法问题,更是一种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塑造个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达到语文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关键词】语文;愉快;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科要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根本目的,要求语文教师富有教学个性。作为教师,开展语文愉快教学,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愉快教学呢?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宰者,让学生教学生
低年级的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几位“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师角色。如:我在教学汉语拼音声母g、k、h时,我让平时几位发音比较准的小朋友提前读会,课堂上我大胆改变教师教的形式,大胆让“小老师”显身手,结果课堂上一点小小的创新收到出乎预料的效果。由于“小老师”的出现,给整节课充满了新奇感,这种新奇感把平时并不喜欢课堂的同学也在不由自主地进入课堂,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将声母的音读准的同时,还使用以往记忆声母“形”的方法,让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了“三个声母”的形。不但如此,课后,同学们为了争做“小老师”,而主动认真地学习。这样的组织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让“小老师”感受成功的同时,也激发风多的同学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新教材有利于应该从重分析、重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教师精讲重导,学生多思善疑。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感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她首先让同学们通过预习并结合课文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提出学习这篇课文研究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所提的问题中找出对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一、狮子的特点;二、桥的意义)。然后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展开研究,得到结果和答案。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充分体验着创新和成功的乐趣。最后,在研读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多采用“为什么,怎么样,还有什么”等方式,拓宽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创新。
三、提供讨论平台,让课堂焕发创新活力
教师以其搞“一言堂”将结论直接塞给学生,不如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和自由辩论的舞台。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中,教师抓住文中的疑点或要点问题“乌鸦为什么会失去口中的肉?”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合乎情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培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四、去除无效劳动,解决需求问题,是提高实效的核心
40分钟的一堂课,如果我们为师者不好好疏理,把多余的东西去除,让无效劳动占领整个课堂,将事倍功半或一无所获。一般地说,教师可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除无效劳动。一是丢弃繁琐的理性说教,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不顾学生的感觉。教师的这种做法,往往是对学生不放心,缺乏信心的表现。殊不知这种举动却让学生反过来对他不信任而导致厌学、恶学,使他的劳动成为无效劳动。二是整合问题设计,删掉无价值或学生已懂的问题。我们不少小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往往细小,且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这样,不仅提问者烦,回答者更烦,如果教师依据课程要求,结合生情,学会问题整合,把学生已懂或早无价值的问题删掉,所留下的必定是本课中的重中之重,这样在问题设计上做了“减法”实质在解决问题上是做了“加法”,且省时高效。
五、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我以为,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带问题的情境,利用美好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激情。例如我在教学《成长足迹》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写给未来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地想象,把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成长的思考融入其中,由此体味人生之乐。还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图书角,在图书角中画上在竹林或小园中阅读的学生,写上“漫游书山、遨游书海、畅游文山”等字句;同时还可在教室和走廊中开辟一个生物角,种几盆花,养几条小金鱼甚至蜗牛,让红花绿树、鸟儿鱼儿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让学生们在浓浓的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必事半功倍。此外,也可因节**或教育的需要,将课堂布置成“六一儿童乐园”、“游览圣地”、“秋天的果园”、“小小超市”等。而这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与学生一道乐学同学,成为他们生活的导师。有这样一种情境,学生也就会个个生龙活虎,高效课堂效率定会高效。
总之,作为一名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多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多尝试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多研究教育教学对象的需求,学会调控应变,善于总结、反思并努力重新建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就能语文教学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