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作者】 范鸯鸯

【机构】 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小学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人的成长”,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主要通过文学教育得以实现,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的美育要通过言语形式来实现.
【关键词】课程标准;美育;情感教育
【正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美,无处不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在对比中体会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教读《西门豹》这篇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发表对美与丑的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在想象中拓展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知识及生活阅历毕竟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对美的鉴赏力也不高。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学生熟悉的有关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学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先引导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推敲中欣赏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推敲传神的词语。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句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3.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从而体会隐含其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回忆起指导员对他说的一句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既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又是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对话言简意明,既反映了指导员的精明果断,又衬托了老班长的责任重大,表现了长征时期红军官兵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四、在诵读中体验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的能力,并且有效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五、在实践中再现美

  美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分辨事物的真善美、假恶丑,所以在教学中要找准契机,引领学生跳出书本,走进社会,如在学了《雷锋叔叔,你在那里》我就结合学雷锋纪念日,让学生了解雷锋,了解他的事迹,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个活雷锋,从而认识到学雷锋的价值意义所在,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在耳濡目染之中学会识别美与丑,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美育。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学美文,做美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陈果安,王进庄等《论文写作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