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途径

【作者】 陈茂兰

【机构】 贵州省大方县核桃彝族白族乡核桃初级中学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语文素质教育的落实,最根本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只有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发挥之时,才是语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实之际。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作用;时代特征;倾听;兴趣
【正文】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信任、理解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努力创造健康的、生动活泼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比较顺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课堂教学便会呈现出生动活泼、富有生机活力的景象。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独立进行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还能活跃思维,发挥智力潜能,有利于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和心理发展水平,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一个学生都投以信任的目光,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每位学生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自由地呼吸”,吸吮知识的琼浆。

  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要想方设法地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真诚的关怀和热情帮助,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作为教师应主动地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中,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都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以及成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得到提高,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三、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十分集中,求知欲就空前旺盛,思维就非常敏捷、灵活。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它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巧提问题,促进思维发展,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宜采用“引探”教学法,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情境中,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特别是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不断尝试探究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了解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巧妙地将课堂教学的教与学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阅读分析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空间,创设一个情境,开展由问导思、培养能力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实现学生主体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养成质疑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即主动读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主动读书,掌握读书的方法,养成读书而敢于质疑,有疑而乐于与人讨论的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所谓独立思考指学生能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思考的方向,并坚持不懈地用心读书,不人云亦云,不满足于同学、教师的释疑,能不断地于无疑处生疑。遇到问题后,能深入思考,寻找有关资料、获得问题的解决。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求能力,教学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阅读、品味、思考、想象,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一旦具备这些能力,定能在学习的天地里自由遨翔。

  六、激励评价,生发学生的主人意识

  新课程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就是——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美国课程理论学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倡导激励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更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还有学生对文本的评价。多元评价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加入,激励评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冲动,并全面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被肯定。”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要舍得给学生激励,对学生的活动多做肯定性评价,那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与需求就会更强烈。

  总之,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做好具体工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把学生能否“乐学、会学、学会”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最主要的标准,整体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