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作者】 杨 俊
【机构】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初级中学
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包括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等几个方面。它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进行感恩教育,能让学生以感恩的心态与老师、同学相处,减少摩擦和冲突,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一、中学生感恩现状
1.漠视人生
在当前教育体制的作用下,中学生的目标和理想就是中考和高考,沉重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无法正确看待生命的五彩缤纷和多姿多彩,无法理解生命本身的存在及其意义,看不到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所在,因而缺乏自信心和自主意识,经常沉溺于网络、暴力游戏等,更有甚者,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更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甚至为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自杀。
2.迷失自我
自我的实质是作为生命体的人对自我的认识,自己对自己事务的正确处理,在社会生活中确立自己的价值和主体地位,进而自我实现、自我创造,和谐的自我关系是感恩意识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常听到中学生说“不长大该多好啊,长大太无聊太可怕了”,这是他们的心声。他们可能因为缺乏信仰而担忧前途的渺茫,他们可能因为受现实中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盲目而机械地追求成人化、世俗化的“理想”,他们可能迷失在网络和暴力游戏的虚幻世界里。缺乏足够生命关怀的他们正在忘却追求人生的远大理想,正在忘记建筑神圣的精神家园,迷失在自我价值的泥潭中。
3.冷漠麻木
当前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愿意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顺心就与父母吵架,只知道无限制地向父母索取,却从不懂的关心父母;一些中学生盲目追风,挑吃捡穿,相互攀比,不懂得体贴父母的艰辛,甚至抱怨父母无能。
对老师:一些学生受商品经济的影响,把美好的师生感情变成了简单的“商品关系”,认为老师付出劳动是应该的,是自己花钱买来的,所以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认为老师的提问和改错惩罚都是故意刁难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行径;部分学生在校园遇到老师,就像不认识一样,课堂上更是无视老师的存在。如:一名女教师在带领学生拔草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得还不轻。当时,她班上的学生都看见了,但没有一个人过来搀扶她,大家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不少学生把取得成绩全部归结为自己的努力,稍一退步就是老师的责任,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老师的工作。
二、思想品德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值得感恩的世界。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是最可信的“榜样”,所以,进行感恩教育,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水平,使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具备“人文”意识,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淡化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式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尊重信任学生。学生会因为受到尊重信任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乐意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接受教师的教育,感恩教育的开展也才有教育环境基础。
2.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把握教材中感恩的具体内容
纵观教科书,其包含的感恩教育因素不仅丰富多彩、具体生动,而且几乎凝聚了人类高尚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什么恩,为什么要感恩,领悟感恩的具体内容。如感恩父母,要懂得父母养育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感恩老师,要知道老师交给我们科学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感恩祖国,要明白祖国繁荣昌盛是个人幸福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感恩自然,要清楚大自然赋予万类生灵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父母给予生命,还是朋友给予友情或者教师教授知识,这一切都是恩情。把握教材中感恩的具体内容,有利于学生展开联系,将感恩知识升华为感恩情感并进一步转化为感恩行动。
①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体验感恩的情感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教师授课时,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结合起来,以情激情、以景激情、以理激情、以美冶情,做到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最终使感恩的情感成为道德认识的动力而转向指导感恩行为。例如,我在讲授“孝敬父母”这一课时,一边通过多媒体播放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一边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并让学生谈谈感想,使学生在深情的歌声中领悟父母对子女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然后让学生讲述一件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令人感动的事。有了前面的情境做铺垫,很多学生在讲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时都情不自禁地哭了。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为学生描绘出书中人物或事件所处的情境,表达出感恩内容所蕴涵的感情色彩,使学生如临其境、耳濡目染,这就要求把教师的感情传递给学生,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还应注意与其他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
②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学生在体验生活中知恩图报,实践感恩行动
首先,以相关部门、媒体组织的感恩活动及诸如父亲节、教师节等感恩节日为契机,开展感恩行动,让学生体验感恩的真实情感。如开展唱感恩歌曲比赛,制作感恩手抄报、小卡片,母亲节和父亲节帮父母分担家务,或给父母写一封信,教师节说一声“老师节日快乐”等。其次,充分利用教材“探究”“活动”“感悟”“反思”“体验”等系列活动,指导学生亲自去做,让学生在这种“感悟”“反思”“体验”的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否定与自我生成,从而自我提升人格境界,树立感恩意识,养成感恩习惯。再次,教育学生从小事中践行感恩行动。进行感恩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知恩图报不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还包括精神上的回报。教育学生感恩从小事做起,接受他人的帮助说声“谢谢”,培养责任感从认真完成作业,完成值日工作开始,保护环境,从不乱扔垃圾做起……逐渐养成感恩的习惯,使感恩从内在的情感转化为外在的行动,从外界的强求转化为内心的自觉的行动。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成为知恩、感恩、报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