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

【作者】 张 慧

【机构】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镇初级桥中学

【摘要】我们的教育随着改革不断发展,在农村中学历史课的教育教学中,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它也呈现出了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快改变现状,让我们的历史教学符合农村中学教学的新水平。
【关键词】农村中学;历史教学;教学观念;方法
【正文】

      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的变化决定了教育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教育无时不变;教育必须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必须不断的前进。”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看到了改革带给农村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几年的工作中也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变化,在教育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同感,但也使我们看到了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出现了更多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学生状况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尽管现在农村生活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学生仍就对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其次,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很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即便父母在身边的,也由于忙于生计,加之文化基础薄弱,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常用一些极端的方法,要么就是金钱为奖励,要么就是一顿打骂,很难想象这样的环境对子女的学习生活能有多大帮助。也正因为这样,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态度很不端正,很多父母和子女对读书前途感到渺茫,有些学生中途退学外出打工,这也是这几年来学生流失的原因。

  由于农村固有的条件限制,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这些都使得我们农村的学生不愿意拿出精力放在学习上,逃课、厌学、目的不明确,对自己失去信心。使得他们在学习中基础知识差,知识面狭窄,反应能力低,这些也是农村中学学生的特点。很多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这些都成为了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状况分析

  在农村中学,历史专任教师偏少,很多教师是担任主科再而兼任历史学科的教学,历史专业素质较差,教学僵硬,呆板。中考虽已把历史学科纳入考试范围,但是受到以前陈旧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村中学还是把历史课当成一门副课。

  很多老师甚至占用历史课时来上主科,每周两个课时的历史教学显然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很多老师总是在上课时让学生读读课文,看看图表,画画重点,死记硬背,作业量也是少之又少。又由于学生自身的状况,面对这样的历史教学,学生没有兴趣,学不到知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途径,进而帮助农村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素质上来。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下面就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1、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正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是教学与德育相结合、既教书又育人的主阵地。教育部门要鼓励优秀的历史专科毕业生到农村中学去任教,同时多给农村历史教师学习的机会。让历史老师准确掌握新课改信息,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与进修,尽快把自已的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到能够适应教育创新、符合农村中学教学发展的新水平。

  2、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首先,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要以学生为主体。其次要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作为教师应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师者,传道授意解惑,要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无用的观念,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3、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上下千年、包罗万象的史实,客观上给学生学习历史带来了一定难度,学生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在《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中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认为知识索然无味,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获得学生的信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亲近他们,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其次,要让历史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世界、中国一步步走到今天,离不开我们的历史,是历史沉淀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中国所经历的沧桑,她的成长,一个一个不断奋斗的故事,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去学习,不光学到了知识也增加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再次,作为我们本地农村的特点,比如在学习明朝历史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从我们本地的一些特色(屯堡)来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知识。

  4、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对历史有了兴趣就一定能学好了吗?兴趣只是前提。历史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学没有开设这一科目,到中学后,又由于不重视,态度不端正,所以学习起来是很恼火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历史,从中学到高中到大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她掌握好。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方法:

  (1)指导学生预习。预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农村中学绝大部分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交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笔不离手,一些重要的概念、时间、事件等可以用笔标记,做到学思结合、手脑并用。从而达到熟悉内容的效果。

  (2)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如何听好一节课呢?首先,一定要专心;其次,抓重点做笔记。教师多次强调的问题即为重点,听只是暂时的记住,因此要手脑并用,做好记录,便于复习巩固;最后,课后做好复习。在预习中自己做过标记的知识点,结合老师的讲解,勤于思考,多提问。

  (3)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由于新课改,历史、地理、政治已经合并为一项考试内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科综合。一个历史知识的考察它也会牵扯到对地理对政治的掌握,这就需要学生懂得分析和综合,要能找到几个科目的切入点。进而联系他们,归纳总结。

  (4)创设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实际背景。历史学科的特殊性,贴近我们的生活又远离我们,所以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其原因是学生无法在实际的背景中去感受。这就需要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配合,创设一个适合我们学习的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把我们的书本内容转化为一个一个的故事情节,既有趣又能加深记忆(这一点上老师需要下工夫,为学生编排好连贯的情节)。还应该多给学生播放相关影片,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我们现在的大部分农村中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所以我们要运用起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要能够利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哪怕是在一个不好的条件下学习,也能取得好的成绩,成为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