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综合探究课的价值
【作者】 彭长刚
【机构】 贵州省瓮安第二中学
【摘要】新教材安排的综合探究,这种新的编排我个人认为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教法,单元探究活动课有很强的独立性,与本单元的知识点有密切的必然的联系,但绝不是简单的对本节知识的一个总结,相反的它是对一个单元知识的升华或深化,也可以说是对一个单元知识的拓展应用,综合探究课的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实践创新能力等,真正改变了以往老教材的单元总结,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关键词】参与;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价值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知识形态走向对生命意义的关注,要求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个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不仅要关注学生应掌握的哪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快乐的学习,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如何上好探究课的时候则重点从老师讲授到参与式教学的转变,从行为到情感的参与,从创设情景的参与到引导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感受、质疑,联想,把问题的发现权、思考权、解决权要交给学生,让学生感悟参与学习的快乐,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现就我个人对探究活动的一些特点的认识附后,与各位同仁分享,讲得不周的或不对的地方,恳请各位指正。
一、在获得知识的能力上
综合探究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深入思考,这使得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这是以往老教材所不能比的。比如:《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有序无序的政治参与”学生还未踏进社会,对于参与政治生活还没有亲身的体验,他们看见的只是村委会或居委会开会什么的,但是没有真正体验到对一些事关老百姓的一些重要的切身利益的事情,象对于春运车票涨价的问题,有人说这种涨价不合理,有人说可以理解,但究竟合不合理,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调查,他们就能听一听老百姓的声音,老百姓有什么诉求,写一份调查报告,以意见或建议的方式交给地方人大代表或主管单位的负责人,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行使公民的权利;而不是怂恿周围的人通过不合法的方式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解决等。这样学生在知识的提高上不再是简单的识记了,而是在于如何解决上来了,和原来相比,提高了学生参与问题的能力。再如:《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的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平时学生对该领域涉及较少、认识肤浅,参与甚少,而学生的思想又是开放的,他们对此探究有着较浓的兴趣。但是这个综合探究的题目太大,学生可能会不知道从何开始,老师可引导学生以市场主体——企业作为突破口,搜集我国企业尤其是本地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学生通过上网搜集到了,“中国八大轿车生产厂缺乏自主开发能力”,“近日欧洲对中国数据卡进行反倾销调查以及相关反倾销”“中国彩电业直面美国反倾销”等等,在学生充分搜集材料的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就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应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壁垒、反倾销等问题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老师要鼓励不同意见的争辩,让学生的思想激情碰撞,老师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这样课后的效应是学生不仅巩固了企业如何经营和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等基础知识,而且增长了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感,从而达到了既学习了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还达到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的目的。
二、在学生能力的提高上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既把单元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观察和审视问题的能力,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探讨问题的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在新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考核目标之一就是考查学生的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我们相信高考势必会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在材料的选辑、问题的设置、答案的思考上必然要体现新课改的开放性、探究性等理念。在前几年高考中上海卷、江苏卷、文科综合卷中就出现了综合探究题。如:2014年我校从湖北衡水中学引进的一次模拟考试中第38题联系热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如何搞好垃圾的分类处理”为背景设计综合探究试题,它逐步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目标和模式,题目的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研究性设问,答案的设计要求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来分析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开展创新思维。在2013年的全国高考II卷中第39题(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下转第21页)(上接第22页)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再如2014年贵州省全省适应性考试题第39第3问请就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在新课程实施的第二届高考卷中综合探究题也将是一大亮点。由此可见,在我们平常教学中是否有效开展综合探究课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在新课程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提得很热,对于这一点我们老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如何上好探究课,如何让学生的综合探究活动课让学生的感情得到一个升华,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首先是明确任务,其次是划分小组再次是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再次是分组或在全班研究、探讨、辩论等,还有就是对相关材料精选集中、相关观点筛选出来、形成探究方案、提出建议或对策的过程;最后是课堂交流、出板报或班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展示并分享合作探究成果。这个过程是探究活动课必不可少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这样的课无异于人们常说的“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课不能使学生在身心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这样的课没有创新,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国家的发展就没有创新,就没有新的突破,这样的民族只能在原地踏步不动,是一个没有任何希望的民族。
总之,我认为探究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它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自觉学习,在主动学习,在快乐学习,这样的课有效率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