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

【作者】 犹永梅

【机构】 贵州省瓮安第三中学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语文基础教育在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教学;学习兴趣;多媒体
【正文】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作为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语文基础教育在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素质,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有渊博的知识来征服学生平时要和学生多亲近接触,让学生把教师当成知已的朋友。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同时教师上课的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方法也要灵活多样。教师要有一种发散性思维,比如进行演讲比赛啊,这些竞赛活动不光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引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这样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上课形式的多样化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加强同学生的心灵接触,情感交流从而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来引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用爱心影响学生。有爱心的教师,学生才会信服,并自然而然地团结在周围,教学工作才会得以顺利开展。

  二、创设良好的情景教学环境

  在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与创新过程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逐渐被适合学生的兴趣教学所取代。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在教师创建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吸取进去的。因而创建良好的情景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语文课非常关键的一步。初中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有纯语言文字方面的内容,有研究地理的文章,有探讨天文的课文,有介绍人物的传记,有数理化和计算机方面的科普知识,有历史事件和人物方面的内容等。

  教师要充分运用丰富的语文知识,旁证博引;运用教学语言合理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从而能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恰当的设问,能让学生充满兴趣的思考。通过老师对课堂知识精心的设计,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处于时而惊讶,时而赞叹之中。所有这些必须是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工作只有做到胸有成竹,上课时才能恰如其分的合理教学内容运用。这样的情景营造,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巧妙运用对照比较的教学方法

  鲜明对比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更有利于了解作品内容,还可以增强知识的牢固性。如教学《孔乙已》和《范进中举》两文后,教师可以就人物形象、思想意蕴、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鉴赏。两人物生活在不同时代,同处于贫困潦倒地位,同受封建科举毒害,一个叩开功名富贵大门,一个连半个秀才没捞到。孔乙已在被旁人嘲笑时,硬撑起读书人架子辩白,尽管饿得要死,也不肯脱去长衫子;范进被岳父无端辱骂,还唯唯连声,穷得揭不开锅,能在广众中寻人买鸡;孔乙己被人戏弄“当真识字么?”他显出不屑置辩神气;范进中举后,乡绅拜访、拉拢,他连称“幸得老先生门下”。这样多方面比较,学生便有了强烈探究兴趣,就能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教学语文其他方面的知识时,也可用此法。比如教学语序不同表达意义也不同时,可出示“比较‘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两词语的意思”,学生经过深入细致比较后.发现两词表意截然不同,他们便能从比较中知道语序不同词义不同的道理。

  四、有针对性的适时提问

  教师在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过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难又容易使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请优生回答;而较容易的题目,则可以成绩稍差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并恰到好处地启发指点。这样难易有别、因人而异地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思维结构,运用学生思维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角度,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因人施教,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五、利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集文字、图片、色彩、动画等多种信息传输为一体,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探究的动机,并从中寻找到联想的起点、创造的灵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化为生动有趣,使得教材内容得以直观再现,极富表现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经常用自己制作好的课件以形象逼真、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就会使学生感到知识趣味无穷,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特点以及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适时地采用不同方式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定能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