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作者】 陈 喆
【机构】 贵州省金沙县新化中学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然而,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关键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实现课堂教育教学素质化,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变得相当重要。换句话说,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实践课、创新发展课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现结合在课改实验中的体会谈点浅见。
-、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xx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这样往往就能激发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你真棒!”“你的说法有新意”……把这-声声赞扬送入学生的耳际,流入他们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学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
二、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思维
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仍困扰着语文教学工作者,使教学效率不高。我认为,树立大语文观,形成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学习网络,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文课堂教学,这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途径;第二个层面是其他各科教学及各种课外活动;第三个层面是家庭和社会。语文学习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切实抓好课外这块阵地,通过各种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形成各种技能技巧。
1、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社会背景、人物介绍、历史典故、及其他各种有关的知识等。
2、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外活动的机会。办专栏:“小作家”园地,“手抄报”展评;提供表达与表演活动的机会“诗歌朗诵赛”、“我爱中华”讲演,“课文成画”(把课文的内容转化成美丽的图画或逼真的示意图)展览等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点拨引导,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学习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钻研主体教育的理论,把握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更要求教师在“善导”上狠下功夫。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根据课上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提问,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背后的意味,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一堂课中可以几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如“尝试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通过读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的一问一答的模式。再如,教师还可经常用“发现法”,通过学生读和听同学说,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这样,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积极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评价有“学生讨论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等形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
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求异思维
敢于标新立异,这本身就是创新。标新立异即抛弃陈旧的或者普通的成分,创造新的成分,它是创新者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信息有机的沟通起来,唤起其感性熟悉,再进一步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判定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加工,使感性熟悉向理性飞跃。在教学中,我们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异想天开”“敢为人先”的思想,运用求异思维,不依常轨,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敢于寻求变异,从而引发新的思想、新的见解。例如,“狐假虎威”不好,但有学生却熟悉到,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除此以外,像“旁观者未必清”“留得青山在,也怕没柴烧”“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未必黑”“滴水未必能穿石”“有文凭的人,不一定有水平”“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有出息”……诸如此类的观点,也都是求异思维的典型例子。
总之,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我们日常课堂教学的点滴中培养起来的,它需要教师尽快地转变思想、明确育人的目标,遵循课改精神,才能更好地为培养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转变旧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行为,锐意创新,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创新思维从小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并且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参考资料: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2]《语文教学之友》 (河北廊坊师范学院)